阅读记录

第二十八章 大孝子朱高燧[2/2页]

大明之建藩海外 胜郭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br/>      这是要掀起腥风血雨啊……
      蹇义心中发抖,但随即便镇定自若地道:“陛下,此事臣实在是不知,或许乃是下面的人还没来得及上报?”
      他现在只能是拖延了,拖延过后,便可以按照规矩一点点汇报了。
      没办法,柳浒把这口锅给揭开了,谁还敢继续藏下去?
      就算跟皇帝犯冲,那又怎么了?
      不管之前朱棣是假装不知道,还是真的不知道,但他总归是不知道的,可眼下伴随着柳浒的话,他就算想装都没办法装了。
      不然,朱棣还能代表天命吗?
      “不知道?”
      朱棣冷冷地笑着,忽然砰地一声便拍了桌子,站起来之后怒发冲冠地对蹇义道:“一句不知道,就可以遮掩过去吗?你是俺任命的吏部侍郎,眼下吏部尚书之位空缺,朕本以为你可以督察百官,监督天下,可你看看自己做了什么?!
      嗯?!
      灾情都可以隐瞒,你们还有什么不敢瞒着的?”
      “臣身为吏部侍郎,竟不知道此事,该死!”
      蹇义认罪的态度很快,却只是给自己来了一个不知情,聪明如他,眼下也已经不再说话了。
      “朕那么信任你们,你们竟然放任山东灾民遍地,以为俺屠刀不利否?!”
      “朕失望了。”
      “太失望了!”
      “你们,好叫俺失望啊!”
      ……
      接下来,舞台交给了朱棣一个人。
      他似感慨似愤怒似悲哀地训斥着面前的一个又一个人,之前朱高燧的不合规矩,早就不被提及了。
      奉天殿里,尽是磕头求饶臣。
      半晌之后,他老人家骂累了,让蹇义等人滚出去之后,朱棣看向了柳浒,语气不善地道:“之前你说八十万两银子,是怎么回事?”
      “臣…臣…”装作发抖的柳浒,演了片刻之后,才将事情的原委说了个清楚:“是这样的,那倭国见我大明兵锋正盛,为求和谈,拿出了八十万两银子,并愿意每年出三十万两养驻扎守卫倭国之军……”
      柳浒之所以敢揭开盖子,是因为他没了办法。
      但是同时,作为一个聪明人,他很清楚的知道,就算是把盖子揭开了,也绝对不会连累到自己或者赵王。
      朝廷没钱啊……
      建文朝短短四年时间,将天下赋税搞的一塌糊涂,尤其是现如今的户部当中,更是没有足够的金银粮食。
      而他,却带回来了八十万两银子。
      不敢说多,起码暂时平定山东灾情,绝对是足够的。
      更何况每年倭国都会进献更多银子,这难道不是一件大好事吗?
      柳浒想到这些,脑海更是无比的清晰。
      于是,在他的讲述之下,一个知道大明发生了灾情,却不能及时公开,下面也还有官员瞒着自己父皇,满目疮痍之下,只能偷偷摸摸给钱的大孝子朱高燧就这么出炉了。
      “高燧……”
      朱棣认真地听完,双目有些发红,感慨似地叹了口气道:“父皇,险些寒了你的心啊!”
      感慨完,他奇怪地看向了柳浒。
      “柳浒啊……”
      “臣在!”
      “此事便不要告知高燧了,你,明白吗?”
      “臣明白,臣之前什么都没说,什么也没听到,便只是看到了陛下爱护赵王之心。”
      “嗯,你去吧。”
      “臣告退。”
      他离开之后,奉天殿里,只剩下了太监,唯一长着那玩意儿的人,脸色不断地变幻。
      “俺,是不是看错了高燧?”
      朱棣皱着眉头,突然说了这么一句话。

第二十八章 大孝子朱高燧[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