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不日,京中盛传,稻田大蛙烹煮过后无比美味,吃过的人赞不绝口,就连京中几家知名酒楼,都在研究大蛙菜式,隔日便会推出,所以,一股“吃蛙”之风,在京中悄然掀起。
     京郊农户日日下田捉蛙,城中百姓与酒楼日日出城买蛙,大蛙还未泛滥,便被吃掉了七八成。
     供不应求怎么办?
     许多人一寻思——养啊!
     总之这蛙命贱,一次产卵好多颗,难道还怕养不出来?若是养得好,也算一门生意了。
     但想象总是美好的,现实总是残酷的。
     没过多久,百姓们便发现,这大蛙其实不好养——人家只吃肉。
     虽说人家不挑食,虫子、小鱼小虾、腐肉什么的都能吃,可普通百姓上哪儿去找那么多虫子腐肉喂养?
     这么一来,九成的养蛙人都被劝退了。
     又过了几日,户部出了布告。
     布告有明——禁止百姓自私圈地养蛙,以防大蛙逃逸,破坏田地,若有违者,没收大蛙不说,还得罚银。
     这是实打实的要赔夫人要折兵,所以百姓也就歇了养蛙售卖的心思,顶多在自家院子里养上那么几只解馋。
     与此同时,户部接到各地州府来报,除去上京城外,只有靖州府出现了大蛙,所以沈筝的猜想也被印证——牛蛙是被有心之人带入大周的。
     朝廷着手探查,户部也在京郊选了块天然水域,将其改造成了大蛙养殖场所,用以研究养殖技术、分析大蛙习性与来历。
     养殖场打围这天,沈筝受邀前往,季本昌非逼着她给养殖场提意见,农官们也盯着她不挪眼。
     无奈之下,她根据前世记忆,浅谈了两句牛蛙养殖。
     “其实养殖活物,特别食肉活物,最需要注意的就是成本问题,不然很容易入不敷出。”
     季本昌连连点头,心想小沈就是小沈,一下就说到了他心头上。
     就说这一片水域,都砸了数百两进去,赔本生意他可不想做。
     “沈大人有何高见?”农官们问道。
     “高见谈不上,本官拙见有一。”先是谦虚了一句,沈筝才道:“喂养成本自是能省就省,所以本官以为,可联动养殖。在蛙圈旁养殖蚯蚓、蝼蛄等繁殖快的活饵,用以投喂大蛙。”
     季本昌双眼骤亮,农官们则低声交谈。
     不出片刻,他们便得出结论——此法可行。
     蚯蚓、蝼蛄都是吃素的,能省下好大一笔喂养银子。
     得了个有效法子,他们又觉得还不够,得再多讨些法子才是。
     一时间,沈筝被众官员团团围住,有人扇风,有人送水。
     “沈大人,劳你再多说两句,随便说点啥都成!”
     好好的打围仪式,硬生生被搞成了学术探讨。
     在众官员期待的目光下,沈筝说道:“此蛙繁殖能力强,待往后养殖规模成型后,大蛙的去处也是一个问题,不如与民间合作,定期兜售。一来,百姓餐桌上能多上一道美食;二来,养殖场有了进项,收支平衡之下,也能更加稳定。”
     不少官员面上露出踌躇之色。
     省钱倒是省钱了,可这么一来,总感觉他们不是在替朝廷办事,而是替百姓养蛙了......
    &n

第966章 天子借人[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