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口形状图,是验尸断案的关键。刑部要求,印书时,每个图示的比例都得按‘工部铜斛校准,相差半毫都不行。”
这一要求不可谓不高,但绝非无的放矢。
早在之前,沈筝便有所耳闻——数年前,送往西北的《凶证考》中,有一凶器图示画偏,西北仵作也跟着验偏,差点误了要案。
缉凶探案本就无小事,她立刻应下:“图示之处,坊中会单独刻模,若印模达不到要求,坊中则......手绘,若有错漏之处,损失由印坊承担。”
骆必知眼中闪过一缕赏识,“不嫌要求高?”
“不嫌。”沈筝心口如一:“这对印坊来说,只是一时的辛苦。可对天下衙署来说,却是往后几年,甚至数十年的断案好帮手。用一时辛苦换掉错案冤案,下官认为无比值得。”
当然,手绘图示是另外的价钱。
谁让刑部财大气粗呢。
“如此,刑部还有第三个要求。”骆必知从怀中取出一本《凶证考》,让沈筝看其书脊处。
“缉凶之书是各地衙署最常用的书籍,时有翻看,且常被官员与仵作携带出门,难免磨损。故刑部要求,每本书都用三股麻线装订,书脊处加一层桑皮纸。”
看着那本书的书脊,沈筝微微皱眉。
见她不语,骆必知问道:“可有何为难之处?”
他言语困惑,目露不解。
分明前面两个要求更高,实施起来也更加困难,沈筝都能一口应下。
怎的到了这颇为简单的装订要求,她反而还皱了眉头?
“倒不是为难。”沈筝道。
——是嫌弃。
“下官知晓一装订封边之法,比三股装订、书脊加纸更加稳固耐用,且成本更低。”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不是她想和骆必知叫板,而是三股装订之法操作繁琐,还容易拉破纸页,早就......过时了。
说难听点,印坊随随便便装订的书册,估计都比这三股装订结实。
好在骆必知不是个老顽固,主动询问:“是何装订之法?”
实物的说服力永远高于言语,沈筝也不善无实物表演,故思索后道:“大人看如此可否?明日,下官派人送一本书到刑部,您一看便知。若您觉得不妥,印坊便依照刑部要求,做三股装订、桑皮覆脊。”
骆必知点头应下,只觉跟聪明人说话是如此省心。
二人又商讨了一番印书细则,刑部差役寻来,沈筝识相告退。
下车后,她目送骆必知马车离去,自己却站在原地许久未动。
她在琢磨骆必知这个人。
经今日之事,她才发现,对方并不似传闻中那般冷漠无情,相反,他甚至是个“重情重义”之人。
.......
河坝收工后,她乘车去了印坊,还没进门,便听余时章中气十足的声音传来。
“不错!不错!不错!”
连着三个“不错”,昭示他心情真的很好。
紧接着,他高声表扬:“名师出高徒,本伯瞧着你们很有前途!”
“.......”沈筝懂了。
她当是什么好事,原来是余时章又在“以夸代激”。
喜欢。
第991章 甲方刑部[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