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603章 走到哪磕到哪[1/2页]

大周土地公 孤舟牧云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土地庙现在有煤油,套个金属壳就能制作煤油打火机。
      土地庙还有玻璃工艺,再套个玻璃壳就能制作煤油灯。
      如果把煤油灯做大一点,不就是煤油炉子了吗?
      煤油炉,又称火水炉,是明火煮食的炉具。
      1880年代,以煤油为燃料的煤油炉被发明,并且取代了烧柴、炭的传统炉具。
      后来因为液化气炉和电磁炉的普及,火水炉市场锐减,但因为成本低廉,仍然出现于贫困地区,也是登山远足和露营常用炉具。
      煤油炉子和煤油打火机的区别,就是它的棉芯更多、更粗、更长,也更持久!
      所以,煤油炉火力更猛,热量更大。
      这东西没什么技术含量。
      岳川上辈子的世界里,农村人能用药瓶子、墨水瓶子制作小号煤油灯、煤油炉。
      一个容器,插个棉芯罢了。
      如果找不来容器,掏个橘子皮,或者干脆用泥巴捏一个也能凑合用。
      于是,岳川鼓捣一阵,就制作出一个简单、便捷的煤油炉子。
      或者说,一个放大版的火耗子。
      炉灶、锅具组合在一起,也就一个水桶的大小。
      “如果把这东西放在独轮车上……”
      试了试,岳川否定了这个念头。
      独轮车非常讲究平衡,炉罩和锅具个头小但重量大,另一边得加相等的配重才能保持平衡。
      但小小的鸡蛋灌饼摊,根本没有那么多配重可以用。
      而且考虑到出摊后的使用需求,独轮车也不合适。
      “就两轮车吧!反正小吃摊都是在城中转悠,并不需要走城外的土路,对通过性要求不大。”
      于是,岳川根据上辈子的记忆,把两轮车的模型鼓捣出来。
      车子两个轮,一个厢,车厢中分隔成两个区域,一个区域放置锅灶,一个区域放置面粉、鸡蛋等食材。
      车厢上面有盖板,合住可以遮挡风尘和雨水,向两侧展开就像两个小翅膀,可以摆放东西,或者给客人放碗碟。
      如果再配几个禾凳,就能当做一个移动的小吃店。
      再加个大号遮阳伞,简直完美!
      岳川越想越激动。
      行!
      真是太行了!
      又优化了一下造型,完善了一下内部构造,以及盖板抽合的方式等细节
      岳川叫了一队马蜂,开始打印。
      为了以后的量产,两轮厢车也进行了零件化,马蜂只用打印零部件,然后一体组装。
      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装进百宝袋,方便走私。
      弄出成品后,岳川立刻回到姜国。
      跟姜大郎约定的时间是明天,于是岳川转头去了公输祥的木匠作坊。
      “给你看个好东西。”
      说罢,岳川掏出一样样零件,原地拼接组装。
      公输祥是大黄的同门,也是第一个愿意交给大黄“权柄”的人。
      他的木匠作坊得到大黄投资,除了生产禾桌、禾凳,还包括后来的独轮车。
      如果造车算重工业的话,公输祥的作坊一力扛起姜国工业化。
      现在,产品升级,从独轮车变成两轮车。
      “怎么样?这个车很方便吧?”
第603章 走到哪磕到哪[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