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40章 催婚[1/2页]

喜唐 微微的薇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是李二当帝王以来的标准。
      人才问题并没有到颜白所说的那种地步,这么大的一个国家,每年安排千余人“就业”根本就不是多大的问题。
      问题的根源是想不想做,不是难做。
      楼观学现在也在慢慢的改变。
      建立之初,那些不及第者选择在楼观学继续读书,继续考试,这样复读的学子占了大半,他们是楼观学的生源来源。
      楼观学从默默无闻到被世人皆知靠的就是这批人。
      因为那时候楼观学学生少,对比之下就占大半,现在楼观学学生多,这群学子占比就很小,每年也就百十人而已。
      如果没有楼观学,这才是大唐该有的模样。
      但也不是每个学子都会选择继续考,有些考不上的就会回到他们自己出生的地方,做学问,当乡老,然后找几个弟子继续教。
      也不是科举不及第了?
      不去做官了?
      他们这群读书人就会过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
      他们可是读书人,在大唐自读书识字起就高人一等,他们回到地方自然是人上人,过的日子堪比官员。
      这还是一般的读书人。
      像楼观学这样的,平日学的是君子六艺,占卜、医药、打铁、种植都会一点点,会的虽然不多,算不上精通。
      但他们脑子有想法,知道这些事情的流程,到了地方就有人,经过他们的指导之后就会从无到有。
      而不是两眼一黑。
      没有天生就会做官的人,也没有天生就会一切的读书人,位置决定立场,屁股决定脑袋,这句话是无比正确的。
      只有你到了那个位置,你才会去思考你的职责。
      只不过,你学问的高低决定了你位置的高低。
      皇帝要在楼观学议事,这可是破天荒的头一次,三省六部的官员在楼观学议事也是破天荒的头一次。
      楼观学的阶梯大教室在独孤渐明的安排下用清水细细地擦拭了五遍。
      独孤渐明应该有强迫症,非要擦拭到抹布入盆水不黑的地步,他的这个安排把狄仁杰折腾的要死。
      狄仁杰已经在找人了,准备到时候跟独孤渐明干一场。
      不过希望看着很渺茫。
      如果医署的康石不出手,狄仁杰他们是没有跟独孤渐明一战之力的。
      上过战场,亲手砍杀过敌人的人,气质都很不一样。
      阶梯教室没有桌椅,台阶就是座位,这样容纳的人会更多,挤一挤就是一个座位,而且具有声音回陇的效果。
      书院上大课的时候。
      也就是像孔颖达、令狐德棻、于志宁,还有许敬宗这样的大儒、才子来书院讲课的时候才叫大课。
      高年级的学子们会带着蒲团来这里听课。
      低年级和中年级的学子听不了,只有像狄仁杰这样的官宦子弟,从小就开始接触学问的学子才能进来听。
      因为大课的话题过于高端,“之乎者也哉”只是最寻常的知识而已,中低年级的学子听了容易知障。
      说白了就是听不懂。
      三省六部的官员来了垫子肯定不够,趁着天色还没黑,独孤渐明带着一群人,骑着马就朝仙游寺冲去。

第140章 催婚[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