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492章 后海家宴聆圣训 反腐肃奸再扬鞭[2/2页]

王凌在明末 丰收的西瓜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非但不会感激,反而会视你软弱可欺,滋生野心,甚至伺机作乱。怀柔,有时非但不能安抚,反而会误国! 唯有恩威并施,且威在前,恩在后,让其明明白白地知道,顺从王化,安分守己,则可得赏赐、可享太平;若有异心,图谋不轨,则雷霆之怒顷刻便至,粉身碎骨、族灭种绝亦在所不惜!如此,方能真正震慑宵小,保境安民。”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光武帝听到这里,心中猛地一凛!父皇这番话,分明是意有所指,难道是对自己南巡时,尤其是在处理爪哇事务上实行的政策有所不满?自己虽然处置了历史积案的元凶,但整体上还是以招抚、安定、发展经济、推广王化为主,并未进行大规模的清剿或株连。莫非在父皇看来,这……太过手软了?
     他小心翼翼地问道:“爹爹,您的教诲孩儿明白了。如此说来,在爪哇处置昔日暴乱元凶一事上,孩儿的手段……是否仍显宽仁了些?未能完全立威?”
     太上皇王凌缓缓点了点头,目光如炬:“涉及暴乱,关乎统治根基,关乎汉民安危,原则只有一条:宁可错杀,不可错放!一有苗头,必须如雷霆般扑灭,斩草除根,不留后患!尤其是对那些首恶和骨干,无论过了多久,都要揪出来明正典刑,其家族亦要连根拔起,使其再无作乱之资本与人心!”
     “你处置了首恶,固然是好,但对其族裔、其党羽,是否监控到位?是否使其彻底丧胆,再不敢生异心?这需要持续的高压和警惕。切莫行妇人之仁,须知,对叛乱者的仁慈,就是对忠诚子民的残忍。”
     光武帝神色肃穆,将父亲的每一句话都深深烙印在心中:“孩儿明白了!谢爹爹教诲!”
     这番父子间的对话,远非简单的家常闲谈,而是两位帝王——一位是开创者,一位是继承开拓者——关于统治哲学、民族政策和帝国安全最核心层面的交流与传承。光武帝深知,父亲的话语或许极端,但却是在明末乱世和清初高压统治下得出的血泪经验,有其深刻的现实考量。
     当晚,光武帝与皇后乌兰图雅一同,陪太上皇、皇太后共进家宴。餐桌上气氛温馨,暂时抛开了朝堂的纷扰与血腥。乌兰图雅温柔娴淑,细心照料着长辈,偶尔与光武帝眼神交汇,充满关切与支持。
     几日之后,休整完毕的光武帝再次临朝。那场惊天大案的影响仍在发酵,朝臣们无不战战兢兢,等待着皇帝下一步的动向。
     果然,光武帝并未因大学堂案的结束而放松,一道新的、更加系统化的旨意颁行天下: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京师大学堂之蠹虫已除,然反腐肃贪,非一日之功,更非一案可毕。教育乃国之本,学堂乃育才之地,竟腐化至此,可见积弊之深,流毒之广!”
     “朕决定,惩治腐败之下一阶段,重心下移,从京师推向全国,首要便是彻查全国各府、州、县之官立中学堂、小学堂!”
     “着令各省巡抚、按察使司,各府知府、各州县知州知县,即刻成立专项清查衙门,会同本地学政、督察院御史,对辖区内所有官办学堂之校长、教谕、训导、账房、采买等一应职事人员,以及州、府、县三级教谕机构之官员,进行彻底清查!”
     “清查重点:一查是否贪墨、克扣朝廷拨付之办学款项、学子膏火银;二查是否鬻卖入学名额、升等资格;三查是否巧立名目,向学生家庭摊派勒索‘捐输、‘敬仪;四查是否与书商、工匠勾结,虚高物价,侵吞公帑;五查是否懈怠职守,荒废教学!”
     “此次清查,务求深入彻底,不拘品级,不论背景!凡有实据者,视其情节轻重,一律参照京师大学堂案之判例,从严惩处!该革职的革职,该流放的流放,该杀头的杀头!绝不容情!”
     “各地主官需亲自督办,若有敷衍塞责、包庇隐瞒者,一经发现,与贪腐同罪!朕将派锦衣卫暗访御史,巡视各地,若有怠政或查处不力者,定严惩不贷!”
     “望各地官员恪尽职守,以京师前车之鉴为戒,彻底荡涤学堂污秽,还天下学子一个清朗求学之地,为帝国培育真正之栋梁!钦此!”
     这道旨意如同又一记重锤,狠狠砸在了大明帝国每一个角落的官办学堂系统之上!一场规模更大、范围更广的教育系统反腐风暴,就此拉开序幕。从京师的腥风血雨,到地方的全面清查,光武帝用最强硬的手段,向天下宣告了他整肃吏治、净化根基的决心。帝国的改革之路,在铁与血的洗礼中,艰难而坚定地向前推进。
    喜欢。
  

第492章 后海家宴聆圣训 反腐肃奸再扬鞭[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