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二十九章,一人的必死与万人的可能死[1/2页]

人在东京,全能废人 夏日海底捞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想要表达一个想法,直接表达是最蠢的方式,
      很多人在网络上与人争吵,总是无法回归到理论的讨论上,就是因为直接表达的方式很难说服对方。
      直接表达没有讨论的边界,也没有方式的限制,
      也就是说人生攻击、谩骂、侮辱、挑衅、扣帽子的手段都可以使用,而且相当好用。
      很多人的想法就是:与其好好讨论,不如谩骂别人。
      真正能说服一个人的方式是讲故事。
      小时候很多人在课本上看到一些名臣劝谏都会引用或编写一个故事,说服固执的皇帝和太后。
      而这也正就是电影的魅力,
      它可以用一个故事告诉人们一些道理,而这些道理是靠人们自己悟出来的,
      你或许会排斥,或许会认同,
      但这种方式温和又友好,很多人都可以欣然接受。
      并且故事本身就故事本身的边界和限制,这使得人们讨论时也被限制进一定的范围内。
      石良平没有再遮遮掩掩的,十分欣然地告诉了她们这个故事叫做什么。
      这是有关“兵仙”韩信的典故故事——问路斩樵。
      这是个后世出现的典故,真实性未知,其说法也好几种。
      有逃亡前去刘邦期间发生的版本,也有前去攻打项羽时遇到樵夫的版本。
      他要把“问路斩樵”与“兔死狗烹”联系在一起,这是他今天要讲的故事。
      今天的问题的本质不是韩信与樵夫,也不是电车难题。
      问题的本质其实是“一人的必死”和“万人的可能死”,谁更重要?
      韩信在问路斩樵中,面对“樵夫的必死”和“军队万人的可能死”这个选项,
      他选择了“樵夫的必死”。
      樵夫是无辜的,他没有做错什么事情,但是他依旧被牺牲掉了。
      在“问路斩樵”的典故中,韩信是作为选择的那个人,
      在“兔死狗烹”的典故中,韩信却成为了被别人放上砧板上选择的那个人。
      对于战后重建家园的王朝,韩信这种战无不胜的将军所带来的威胁远远大于他所能带来的好处。
      韩信在战争中“战必胜,攻必取。”他先后灭三秦、魏、赵、燕、齐、以及楚。
      他的威望更甚于刘邦,他手下的军队全天下最能打,他的德行天下人皆知。
      这样的人在战争中越是伟大,在和平时期就显得越可怕。
      刘邦真的有把握在面对这样一个在众诸侯面前比自己更具威望、更会打仗的存在吗?
      如果兵仙韩信叛变,
      刚刚才从战争的废墟中建立的汉王朝是否会再次陷入永不休止的战争?
      韩信在“问路斩樵”中充当了那个选择的人。
      而刘邦也在“兔死狗烹”中充当了这个选择的人。
      在“韩信的必死”与“天下人的可能死”之间,作为君主的刘邦会怎么选择?
      用丸桥叶子的观点来说,
      刘邦是君主,他需要对千万个百姓负责,这是他作为君主的使命;刘

第二十九章,一人的必死与万人的可能死[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