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七十一章 钱去哪儿啦[2/2页]

我真是大昏君 样样稀松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      条理清晰,措施得当,朱由校全部照准,并开始细查李起元的履历。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这个李起元已经历经嘉靖、隆庆、万历、泰昌、天启五朝,先后任职知县、户部主事、参议、副使、参政、布政、布政使、巡抚、总督,可谓是从基层干起,纯靠实干和政绩步步升迁的。
      刚任河南原武县知县时正遇饥荒,李起元开仓?绻龋?瓷柚喑。?然罴⒚袷?蛉恕6?约喝慈碳?ざ觯?拇Ρ甲呤硬欤??萌耸菀驴怼
      任户部主事时,李起元以精通部务而闻。
      任山东参议?缡沽偾迨保?史炅偾迕癖洌?钇鹪?谄较⒚癖渲衅鸬街匾?饔茫???⒔谝?耐虬饲Я剑?⒖獗富摹⑸钍芡蚶?实燮髦亍
      在任河南左布政使时,李起元被奏为“天下清廉第?”。
      这资历,这政绩,一步一个脚印,在哪里都发光,可敬的老同志,可敬的老革命啊!
      而且,朱由校认为李起元目光敏锐,比他更能发现大明的积弊,且无党无派,清廉敬业,可为户部尚书。
      天津巡抚毕自严也不错,在理财上有些才干。但朱由校感觉他精打细算可以,拓展财源的脑洞似乎不够宽广。
      节流是需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开源。
      抄贪官的家,从宗藩身上割肉,还有工商矿税的收取,都是办法。但最重要的财源在哪,出口创汇赚银子呗!
      但开海禁容易,赚到钱也不难,可要使国库充盈,那就很不简单了。
      隆庆开关之后,到明朝灭亡的七十多年里,世界白银的三分之一流入了中国,可大明王朝积累了多少财富?
      说得不好听,国家照样穷得叮当响,崇祯就是被穷死的。
      国家没赚到钱还不说,涌入的大量白银反倒造成了通货膨胀,使平民百姓的生活更加艰难。
      听懂了吧,海贸是赚钱,大大的赚钱,可赚到钱的不是国家,是那些海商和参与其中的官员。
      也别说隆庆开关只有一个月港是贸易口岸,按照现在的制度,以及官僚体系,就是再开十个八个口岸,财富的大头照样进不到国库,肥的依然是江南豪族、士商官吏。
      就象商税,钞关那么多,可依然挡不住官商的特权,挡不住豪商巨贾通过各种手段来逃税漏税。
      没有门路的中小商人则是叫苦不迭,他们倒成了纳税的大头,逢关必收,经营窘迫。
      《金陵琐事》上有一个故事就很令人深思,也令朱由校出离的愤怒。
      说是万历年间,有一个百姓想做点小买卖糊口,东拼西凑了七八两银子后,从家乡收购了一批灯草,雇船运去贩卖。
      三十税一嘛,才二三钱的税,负担不重,小百姓盘算着一来一回怎么也得赚个二三两银子。
      可一百多里的水路,好家伙,竟有十多个钞关,愣是收了近四两银子的税。

第七十一章 钱去哪儿啦[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