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四百四十六章 就藩海外[1/2页]

我真是大昏君 样样稀松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镇抚司和东厂,是皇帝掌握的两大杀器。
      当然,在史书中提到,往往都是负面的评价。
      因为文官与太监如同天敌,动不动就阉人、阉党,仿佛太监有权就是皇帝昏庸,阉人权大便是朝政混乱。
      但历史上阉人乱政的情况很少,反倒是官员党争误国的比比皆是。
      况且,皇帝重用太监,一方面是信任;一方面是消息灵通,不被蒙蔽;另一方面则是压制官员,成为皇帝在幕后指挥的工具。
      朱由校也用太监,也用镇抚司,以上三个方面的原因都有。但随着朝局的变化,侧重点也不断改变。
      开始的时候,皇帝对于朝堂官员失望之极,利用镇抚司和东厂,狠狠地收拾了一批贪官污吏,以及党争误国之徒。
      即便如此,东厂的诏狱也转至镇抚司,抓捕和审讯也分开两处。
      等到朝局改变,都察院换上皇帝信任的铁面官员,镇抚司的主要职能便转向对外的情报侦察和搜集,东厂则负责内部的监视。
      现在,内阁和六部基本上都是皇帝信任的能员干吏,东厂的权力进一步压缩,抓捕权限也有了制约。
      总而言之,镇抚司和东厂的性质,越来越象是皇帝的耳目,保证各方面的消息快速而准确地反映。
      而司法权,基本上归于都察院、刑部等有关法司。
      对此,官员们是赞成并支持的。皇帝呢,则是向法治迈进一步,那也是他心中的目标。
      可要废除镇抚司和东厂,皇帝肯定是不同意的。互相监督,就需要多个部门,不能一家独大。
      现在朝堂清明,官员实心工作。但时间长了,保不准又犯老毛病,使大明又走上老路。
      镇抚司和东厂存在,皇帝手中就始终握着刀,能够震慑着文官集体。
      对于东厂权力的收缩,老魏倒无所谓,还松了一口气。位高权重,又是太监,历史上有几个好下场的。
      皇帝的信任还在,这才是最重要的。身为阉人,能安生养老,能得善终,已经是皇恩浩荡。
      魏公公也老了,历史上,现在的他已经是落魄凄惨,或者是已经上吊自杀。
      尽管他不知道这些,可也不妨碍对自己的人生做出判断。
      皇帝越是重用你,越是给你权力,日后被推出来砍头当替罪羊的可能性越大。历朝历代,并不鲜见。
      对,皇帝提到了方正化,显然有看重之意。自己已经老了,还能干几年?日后多说几句好话,也算结个善缘。
      老魏心里想着,恭谨地听着皇爷吩咐差使,不外乎是大灾期间,要提防歹人造谣生事、立教作乱,还有对地方官员的贪腐也不能放松。
      “几位藩王都到了出京就藩的年纪。”皇帝突然话锋一转,说到的事情让老魏立刻精神起来,耳朵竖起,生怕漏掉一个字。
      近年来,皇帝对于宗藩的打压有目共睹,信王、桂王等藩王也留在京中,根本没有放出就藩的意思。
      可现在,皇帝突然提起此事,难道思路有所改变?
  

第四百四十六章 就藩海外[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