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就这样去了,享年63岁!
仲由之死,被史料记载为“仲子结缨而卒”。即前面提到过的,仲由将断了的帽缨给结上,将帽子戴正,再从容就义。
战死前,仲由说:“君子纵然赴死,亦不能免冠矣!”
因为《礼》有规定:冠者,礼之始也。
在春秋时期,君子践行礼法,自冠礼开始。仲由明知自己即将赴死,那就死得有尊严吧。结上帽缨而死,这正是仲由保留了自己最后的尊严!
对急需要完成盟誓的蒯聩来讲,仲由之死无非是一个插曲罢了。但正是这个插曲,差一点让蒯聩的夺位大业付诸东流。
蒯聩对仲由气极,反正都已经背负了杀贤的恶名了,那就干脆多背一点!
蒯聩下令:对仲由施以醢刑!
醢刑,也称菹醢,是古代一种酷刑,指将尸体剁成肉酱,这个肉酱就叫醢。
醢刑最早见于史料记载,是商末天子商纣王杀了西伯侯世子伯邑考后,再施以醢刑。
春秋时期,宋国前大司马南宫长万则是活着被剁成肉泥,也属于醢刑。到后来战国时,活着受此酷刑的还有燕国相国子之。
仲由是战死后被施以醢刑,此酷刑除了伯邑考、子路曾受过外,比较有名的历史人物还有西汉初期的梁王彭越,三国时害死张飞的蜀将范疆和张达,北齐文襄帝高澄的厨师兰京,武则天时酷吏来俊臣等。
尽管卫国执政上卿孔悝心中着实不忍,但此时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只好违心执行了蒯聩的命令。
接下来的事,是蒯聩在孔悝等人的扶持下,顺利登上卫国国君之位,史称卫庄公。
从此,卫国开启了两君并时代,即卫庄公和卫出公时代,而且,这两人还是一父一子关系。
反正,蒯聩如愿当上了卫国国君,即卫庄公。
必须要说明的是,这个卫庄公已经是卫国历史上第二个卫庄公了。
那赵鞅高兴吗?
当然高兴了,至少现在卫国是相当于晋国的小跟班了,甚至可以说是赵氏家族的小跟班。
为此,赵鞅专门派人去了周王室,替卫庄公重新夺回君位一事作了汇报,为卫庄公觐见天子周敬王并获得天子承认铺平了道路。
可以说,为蒯聩登上卫国国君之位,赵鞅也算是尽心尽力了。有仇必报,对范氏、中行氏、邯郸氏等那是寒冬般的冷漠,甚至对害死董安于的梁婴父也是痛下杀手。
有恩也必报,对为他而献身的董安于,赵鞅将其牌位供奉于宗庙,要求赵氏家族子孙世代祭祀。
对于取得铁丘之役起了关键作用的蒯聩,赵鞅花了近十年时间,不断打击卫国,最后一举助蒯聩登上卫国国君之位。
赵鞅言出必行,践行有信,快意恩仇,文韬武略,使他的身边聚集了不少人才。
前面我们已经讲过,董安于、周舍、阳虎、扁鹊、尹铎、傅便、邮无正、史黯、窦隼、姑布子卿、蒯聩等。现在董安于已经去世了,蒯聩也回到了自己的卫国。
喜欢。
第441章 蒯聩回卫夺君位(6)[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