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虽然知道娇兰赚了大钱,但说实话,他们老板是我唯一不嫉妒恨的老板。”
     “要是哪个老板来我们这里每个月撒个几十上百亿,我也不嫉妒他。”
     “这钱活该他们挣,让他们多挣点,虽然我也不怎么消费的起他们的丹药。”
     特么,你们当然欣赏娇兰,娇兰假大方花的都是我们的钱,这是买的起娇兰药品的那帮土豪的心声。
     知道娇兰的药品是好东西,效果也是独一无二,但贵也是真的贵,很多普通有钱人都到了一种消费不起的地步。
     一般人家消费新版舒筋油没问,好一点的消费正品舒筋油,再好一点柔体丸这些,到了内壮丸就只有条件很不错的家庭消费的起了。
     就像当初互联网虹吸大量资金一样,如今社会财富也被武道产业链大量虹吸。
     如今这些财富以这种方式重新回流到社会也算是不错的财富分配了。
     把钱集中到谁的手里长期不动都不是好事情,在百姓手里时间长了,国家和企业没钱重新投资搞建设,在国家企业手里时间长了,下面没钱消费,经济同样会崩。
     有个合理机制让钱流通起来才是王道。
     无论是企业和国家顾虑都很多,要考虑资金周转,现金储备,金融风险,行业未来,也只有娇兰这种股权简单的超级公司可以毫不在乎。
     一个项目从提出到审批,也就李默白和王曼丽商量一下,然后下面人执行便好了,错了就错了,赔了就赔了。
     要是放到其他地方这种闹着玩一样的决策怎么可能通过。
     偏偏在娇兰可以!
     更重要的是他们足够年轻,没有那些老年企业家们的老成持重,换个说法,也可以说暮气,瞻前顾后。
     这样团队容易崩掉,也容易给世界带来些不可思议的变化。
     比如当下,谁能想到一个非沿海非首都的内陆城市会成为一个国际性大都市。
     虽然城市还在扩建,规模还没有起来,但国际知名度,经济竞争力,科技创新力,民生保障力,文化感召力,每一项硬指标都已是一顶一的存在。
     海量的资金砸进来,城市迟早会发展起来的。
     一个公司成就一座城市,如今的娇兰也已经不知不觉成为一个庞然大物。
     虽然没有上市,但以其如今的体量,随随便便估个几万亿还是没问题的,如果一旦上市,那更是一个让人想都不敢想的数字。
     这个规模,都不敢让它一次发行太多股票,不然魔都和鹏城的证券交易所都承接不下来。
     灯塔国那边倒是有这个实力,也一直在游说娇兰去那边上市,可惜,不去!
     娇兰丝毫没有接受新股东入场的意思,甚至连融资的打算都不多,没钱了华国银行是敞开口子借的,就这娇兰都不大愿意借。
     为数不多的几笔贷款还是当初投资实验室和药材基地时候借的,还的很迅速。
     他们甚至还想提前还款,这让银行这些擅长晴天送伞的好心人怎么能忍。
    &n

第970章 改变[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