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十集 第六十二章 冲刺(下)[2/2页]

商道香尘 剑道尘心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sp;事情地进展比我想象的要慢了一些。会员转载]首先由我负责寻找办公地点的问题就没能及时解决。开始还想找个离住所近一些地,这样大家上班也方便。可这个美好的愿望很快就破灭了。跑了两天,一无所获。
      时间太紧,不得已,只得发动群众的力量。李全策去钱州厂子改装生产线,并没有把研发部的人都带走。剩下的几个残兵,加上沈一那边地人,大家一起出动。这些人表示,上班远一些无所谓,大不了大家早起一些。或是每天晚上多加会班。于是我们扩大了搜索范围,满浦海的去找写字楼。
      又过去两天。罗成告诉我设备都已经联系好。随时可以送货上门。李全策那边也说,生产线搞得差不多了。顶多再有三天就搞定。只有我这边还是没有着落,满意的地方也找了不少,可对方一听说我们的设备,立即就拒绝了。不是嫌有噪音,就是说楼层无法承重,任凭我们怎么解释,人家也不愿意租。
      眼看着时间流逝,让我更加抓狂。已经四天过去了,就算立即找到,装修安置可能还要一到两周。即便一切从简,一周也是要的。
      就在我满市东跑西颠的时候,突然接到了苏砚海的电话。→79文他先对我们的不幸遭遇表示了同情,然后就说:听说你们在找办公场所,我们苏氏集团目前在浦海有一栋写字楼,空了很多层,你去看一看,满意的话就挑一层吧。
      这话在我听来,犹如黑夜里见到了明灯,当下表示了感谢,立即前往东新区,直奔苏砚海所说地那栋楼。
      开到跟前,就觉得那楼看着有些眼熟。停车时便想了起来,杨扬打工的那家公司就在这里,我曾送她来过。看来杨扬毕业后将要供职的公司,就是苏氏旗下的,因为她曾告诉我,这座楼是属于她们上级公司的。往楼内走地工夫又想起,映雪好像现在就在这里上班。
      进到大堂内,便有一个四十来岁的人迎了上来,微笑着对我说:“您是吴先生吧?”
      我点了点头:“是啊,请问您是?”
      这人跟我握了握手:“鄙人姓乔。苏总让我在这里恭候,说是您想租一层写字楼。请跟我来。”
      苏总,苏砚海还是苏映雪?或者是别地人?跟这人拉了拉手,说:“那有劳了。”
      进了电梯,这人对我说:“我们这座楼17层到21层目前都空着。|会员转载oo吴先生如果满意,可随便挑一层。”
      我点了点头,跟着他转了两层,干干净净地,光线很充足,环境非常不错,而且装修得也很好,搬进来就可以开工。我向他声明。我们工作时可能会发出一些噪音。这人立即说:“没关系,这里隔音效果非常好。”当我提起设备时,他说这也不是问题,因为有好几家公司都有些大型设备。楼里还有宽大的货运电梯,汽车都可以开上来。
      看完之后,可以说没有不满意地地方。倒像是为我准备的,可这让我有些疑惑。我便问道:“乔先生,这么多层,就一直空着么?”
      他说:“本来有一个公司,因业务需要迁至珠州了。”
      事关别人公司地事,自然不好多问。询问了价钱,每层每月八万块。我脱口而出:“怎么这么便宜?”
      乔先生说:“哦,是这样的。苏总说和您是他朋友,收租金本来就见外,但不收又不合商业规则,便定了这个价。双方有个约束,权责分明。如果是别的公司,价钱就要贵些。”
      他这样一说,我倒释然了。对于明摆着的便宜,我犹豫了一下。会员转载|转念一想,反正他也不缺那点钱,不租给我说不定就会一直空着。于是便定下来19层,跟上面下面都隔些距离,即便有一点噪音。想来也不会吵到别人。
      搞定了这件事,我心情特别好。立即把这一消息通知了大家,着手准备搬家事宜。
      晚上回家后,阿影立即就感受到了我的心情,显得比我还要高兴。可是知道我租房的地点时。似乎有一点点不高兴。嘴里念叨了一句:“早知道这样我还不如跟家里说一声呢。”我在她脸上轻轻拧了一下:“多心了不是?”她笑了笑,不再说这个。杨扬就特别高兴了。欢呼着说:“以后可以搭吴大哥地顺风车了。”
      第二天一早。广大劳动人民齐动手。李薇把贸易公司那边业务部的大半人马都派了过来帮手。忙了整整一天,到晚上基本搞定。沈一的野战部队次日便可以转回正规军了。
      晚上大家一起吃饭的时候,小孙等贸易公司干将对这里的办公环境很是羡慕。想想他们那边现在真是够拥挤的,我便说:“你们要是不怕上班远,我们把贸易公司也搬到这块来。”他们表示支持。嗯,等会回去和李薇商量一下,要是可以,过完年就搬过来。
      李全策弄好厂里的生产线返回浦海时,沈一他们已经开工两天了。对于新地办公环境,远征军很是满意。要说有一点不适应,就是太空了。
      人马到齐后,我们先开了一个碰头会。经受了烈火的考验,大家的情绪都很高涨,所谓哀兵必胜,大概就是这个道理。思想动员是用不着了,重点在技术上面。
      我说:“这一周的时间里,大家离开了研发的轨道。但我知道,每个人地心里都还在琢磨着这些事情。”大家都点了点头。
      “昨天在调试设备的时候,我突然有了个想法,觉得一把火烧了我们的成果,其实是一件大好事。”见众人看我的目光有些疑惑,我又说:“虽然我们已经接近成功了,但那个东西搞出来,要变成产品,你们说说,还要多久?”
      李全策沉思了一下,说:“半个月吧,或许还要更久。”其他几人点头表示赞同。
      我说:“为什么呢?”不等他们说话,我接了下去,“因为前面的大半段,都是我一个人做的。过程拖得很长,思路也是慢慢才成形的。而且一个人顾及不到的地方非常多,我们此前也在修改方面花了不少时间。最重要的是,我在搞这些东西地时候,并没有想到要将之用于工业化生产。
      “经过这么长时间的磨合,我们的配合更加默契了,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创作思路已经统一了,分工也非常合理,经验更是积累了不少。这些东西,都是大火烧不掉地。我想有了这个基础,大家从头再来,一定会做得比以前更好,更完善。”
      说完这些话,大家都沉思起来。过了半晌,李全策说:“你说得很有道理。有些东西,我在做生产线的时候就想到了。这次改造,我用地方法和之前地设计有一些不同。产品模型没有了,我受到的约束反而更小。现在反过来看,对我们地产品设计也有帮助。”
      我说:“对,不破不立。”
      小熊说:“吴总,李头。既然这样,干脆大家把自己的思路都拿出来,不管好的坏的,能不能用上的,凡是关于30的,都摆出来。”
      “好!”我们都说道。
      大家实在是被憋得久了,这个时候说干就干,一齐动手,把以前和这些天被激发的灵感、想到的东西都整理了出来,实在是一个畅快的过程。就像是内急憋了很久终于找到地方方便一样。
      经过整理,每个人对30的设计有了一个清晰而完整的概念,分工也更加合理。一时间士气如宏,众人信心大增。
      就这样,我们向30发起了最后的冲刺。
      如果您喜欢这本书,请来起点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十集 第六十二章 冲刺(下)[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