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兰姐冷着脸告诉我,她根本就不喜欢我,让我死了这条心。我不相信啊,兰姐明明对我很好的,她从大街上捡了我,亲手给我喂药喂饭,让我睡在她的床上,在我发烧时还抱着我流眼泪。我嚎啕大哭,跟兰姐赌咒发誓,我要娶她做二房没有看不起她的意思,我知道错了,我马上回去退亲。
      兰姐冷冷地跟我说,退不退亲是我的事,别扯上她,还有,以后不要到她这里来了,她不会见我了。我越发地发慌,抱着门框不肯走,就这么僵持了好几天时间。
      直到有一天,兰姐特别开心,她告诉我,她喜欢的人要来看她了,那才是她真心喜欢的人,只要那人肯要她,别说是做妾,哪怕是做丫头,她都情愿,遗憾的是,十几年了,那人并没有要她的打算。而我,她是真的当我是弟弟,对我没有别的想法。老天就是这样捉弄人。
      那天,我见到了兰姐的心上人,一个清瘦的中年文人,兰姐的眼里心里全是他,完全看不到别人。我从来没见过兰姐那样的眼神,从那一刻起,我才真正明白,我是完全没有机会的。
      我能怎样呢?我流着眼泪回了家,很快娶了亲。
      我和兰姐虽不能成眷属,却是好姐弟。兰姐对我有救命之恩,她对我但有所求,我无不从命。而兰姐一直就是把我当弟弟的,她说我长得很像她的二弟,她非常喜欢她二弟,小时候家里穷,她二弟生病了请不起医生瞧,可怜她二弟不到十岁就夭折了,所以她看我发烧生病会害怕心疼,会抱着我哭。
      一直以来就有流言说兰姐老牛吃嫩草什么的,话说得很难听,我很气,兰姐倒是不想解释,她说,我又不是为别人的想法活着,别人爱嚼舌头随他去好了。直到最近,好像顾大人和青娘都有点误会了,兰姐才让我跟你们解释一下,你们才是她最在意的人,她不想你们误会她。
      “沈兄,你和我岳母真是一对好知己。是我们错怪你们了。我们也未能免俗啊。沈兄,我觉得我们其实一见如故,气味相投啊。”
      “大人太客气了,沈某一介俗人,满身铜臭,亵渎大人了。”
      “沈兄,讲真心话,我从没看不起生意人。国家要强盛,民众要富裕,真的离不开商人的。沈兄,你看我啊,少年进士,妻妾和美,儿女双全,其实我也是个庶子,幸亏家里嫡母是个和善的,也没受什么磨挫。其实有些事情,说穿了也……沈兄知道么,我在一班朋友那里有个外号,顾三山。”
      “哦,这是个什么意思?”沈沉笑道,端起盖碗喝了口茶,笑着看向顾大人。
      “我考秀才,举人和进士,都是一蹴而就,一箭上垛,不知内情的都说我是天才神童,真正熟悉的人都笑话我呢,说我是连中三元,不过是从后面数的——我这三次考试名次都差不多是最后的,人没考上的叫名落孙山,我是恰好考上,就是孙山,连着三次,就是顾三山了。确实有点运气的。”
      沈沉终于没忍住大笑起来,手里的茶碗也抖起来。“顾大人说笑了,大人家学渊源,名士风范,定是没在这些个八股文字上下太多功夫吧。”
      “也不是,要说诗书字画,我也不很出色,比我二弟差远了,我二弟是家里嫡出的,从小儿我父亲爱若珍宝,不像我,还是得苦读几句八股文章,自己谋个出身。”
      说着话,顾大人起身从书桌的抽斗里取出一个手卷,郑重说道:
      “沈兄,初次见面,本不该麻烦的,只是你我一见如故,忍不住要与沈兄说。我们这奉新县,物产也不丰富,田地也算不上肥沃,如是风调雨顺还好,若有些灾荒,老百姓就苦了。前几年有几处旱几处涝几处冻,生生闹出饿死人的惨剧,若不是有华林胡氏一家出来赈灾,还不知怎么收场。对了,沈兄也听说了吧,前巡抚陆大人为华林胡氏一直以来捐粮赈灾,修路补桥,劝学兴教向皇上请封,皇上拨内库银三万两,为胡氏修建济美牌坊,表彰胡氏一家世济其美,不陨其名,现在牌坊还在建呢,沈兄有兴趣去看看么?胡氏族长胡士琇一介商人,赠从七品布政使司理问所副理问。可见今上并不认为商人是不入流的。
      胡氏一族自宋起就在本县建有华林书院,原来是胡氏的家孰,从大宋初年开创,为国家培养了无数人才,真宗皇帝有所谓一门三刺史,四代五尚书的赞誉,虽然现在书院已经荒废了几百年,早先还被反贼占据经了兵灾,只剩下些残垣断壁。我觉得为官一方,应该也要为地方留下些什么。
      我奉新民风淳朴,也有好些好学的好孩子,读书是一条好出路,就算不为科举之道,一个人,读书明理,也不会被旁人蒙骗,就是做生意,也可以记账不是。我这里邀集了胡氏族长和本县几个乡绅乡宦人家,想要修复华林书院,专为教化乡民,启迪民智。只是修这书院的费用,本县财力不逮,已经筹凑了几百两银子,沈兄,你看能否也捐些?”
      沈沉接过手卷,摊开来看,长长一溜名字,怕有百来人,顾汇海排在第一,五十两,下面有二十两,十两,五两的,大多是一两二两的,最多一个捐了有八十两。“这是好事,理当效劳。”沈沉接过顾大人递过来的笔,写道:“湖州沈沉捐银二百两。”
      “沈兄高义!沈兄,明日我和几个首倡书院的老先生有约,请一起到华林浮云宫一聚可好?”
      “无不从命!”

第六章 沈沉[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