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在祖师爷面前不敢放肆。祖师真的种过甘薯吗?我倒是听说过甘薯这东西,不过没见过。真是好种产量又高,不占良田,生熟都可食?”
“那是自然。不过,不用口口声声叫祖师爷了,我看上去也没那么老吧。就跟你老师一起混着叫老师好了。说起来,你老师是进士,我可才是个举人。”徐光启并不拘泥。
“不好吧?”宋应星犹豫着看向顾大人。
“让你怎么叫就怎么叫吧,老师也不是古板人,反正到书院给你们上课,也是你们的老师。”顾大人笑起来。
“两位老师,应星心中一直有个疑问,今日正好请教。您看啊,徐老师可算得上是满腹经纶,还是顾老师的老师,可举业上还在顾老师后头。这科举之路是不是主要凭运气呢。讲实话,我并不很喜欢八股文章,我喜欢的是那些有益于国计民生的经世致用之学,但是八股文字又是进身的唯一道路。老师,我该如何选择呢?”
“应星,还有汇海,为师这里多嘴几句。
说起这科举之路,惭愧,为师自十九岁考取秀才,三十六岁上才中举。那还是恩师焦竑焦大人从落第的试卷中把我的卷子挑出来,居然侥幸了一个应天府的解元。会试又落第。但是,我还是会继续考下去。
你们可知本朝我最敬佩的两个人物是谁?新建伯阳明先生,前首辅张居正张大人。汇海别担心,我也不会在外面乱说的。过了这么些年,今上也应该明白了。就像于谦于阁老,总有见青天的时候。新建伯不也是隆庆时才复爵的么?所谓不为人妒是庸才。他们都是有天分有大抱负的人,做八股文字确实浪费了他们的天才。可是,这八股文就是一个实现抱负的敲门砖啊,如果你不敲开那扇门,如何实现为国为民的抱负呢。
当然,我也不是说考不上进士就没出息。这么说吧,我还有两个敬佩的人,其中一个还是目不识丁的女流之辈,那就是前朝我们松江府的黄道婆。黄道婆本是穷人家孩子,十二三岁就卖给人家做童养媳,后来她逃到崖州学会了黎族人的纺织方法,从崖州回到乌泥泾,又自己改进了织机,教会了乌泥泾人,如此乌泥泾被不胫而走,连带着整个松江府的布都驰名天下,你们说这算不算有出息,算不算青史留名?
还有个人,也是本朝的,终其一生功名也只是个秀才,却写出了一本旷世医书,造福芸芸众生……”
“我知道老师说的是谁了,是曾做过太医的李时珍先生吧?正好我们学里还请了庞鹿门和瞿九真两位先生,他们可是李时珍的传人,一个传承了他的医学,一个传承了他的儒学。可惜李时珍的次子李建元先生前些年也过世了,据说建元先生是继承时珍先生医学造诣最深的……”顾大人接口道。
“《本草纲目》这本书也是李建元先生呈给朝廷的,先是在南京印了一版,我听说咱们江西的的夏良心巡抚也正在准备再印一版呢。”宋应星也插嘴道。
“这么说时珍先生的两位传人都被汇海请来华林书院了,那真要拜访请教一番。”
这名义上的祖孙三代人话很投机,聊得热火朝天,青娘过来请吃饭都请了几趟,饭后又接着聊,一直聊到深夜。因为明天还要一起去书院,就打发徐老师和宋学生在隔壁沈家花园住了,明日好一早出发。现在,沈家花园似乎是顾大人家的客房了。
第十一章 顾大人的老师[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