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阵秋风一阵寒,当顾大奶奶要带着端姨娘和延龄、艾兰、如兰、若兰几个给王老夫人拜寿时,几个孩子都换上了夹袄,怕天会变冷,还带了棉袍子,顾大奶奶和端姨娘更是带了皮袍子。
“奶奶,我也去么?平日里不是就艾姑娘……这万竹山房还要教绣花呢。”端姨娘迟疑地问道。
“是大爷上京时交待的,让我一定带着你和几个孩子一起去。你说这也怪了,这次我娘也不是整生日,先时也没这么去一大帮子人啊。也可能爷觉得今年他自己去不了,让我们都去,替他向娘拜寿吧。不管了,听爷的。对了,端云,你的绣活真是又快又好,这幅观音像又绣好了,我看着比上次那幅还好。我娘肯定喜欢。万竹山房那边,你就放心好了,我看你针法都教得差不多了,剩下的也就是多练练了。再说又不是不回来了。”顾大奶奶笑道。
还是两辆马车,顾大奶奶带着艾兰、延龄和小苗坐一辆,端姨娘带着如兰、若兰和春桃坐一辆。周管家骑着马跟着车,一路照管。
如兰本是个不太爱讲话的孩子,只春桃是打小的玩伴,又跟自己的亲娘和亲妹妹在一起,便也活波起来,三个小姑娘脑袋凑一起叽叽喳喳说个不停。说着说着不知怎么说到上次银兰溺水的事,如兰好奇地问道:“若妹妹,你怎么知道那个救人的法子的?真的是给我们种痘的那个神医教你的?还是那个波哥哥教的?”
“是波哥哥教我的,波哥哥是庞神医的徒弟,也等于就是庞神医教的了。”若兰只好敷衍道。
“那算不算是独家秘方啊?你又教给了小苗姐姐,小苗姐姐又在课上教了大家。”春桃问道。
“庞神医说过,医者父母心,这救人的法子,当然是知道的人越多越好,难道有这救人的法子还珍收密敛起来,等着用它发财么?庞大夫才不是那样的人。你看,他教出了小苗姐姐一班姐妹,还有好多学医的哥哥姐姐,他的种痘的方法,还传到西洋外国去了,连外国人都救,咱大明自己人更要救了,还有那治打摆子的药方子,也公之于众,救了好多人的命呢。”若兰是很敬佩庞大夫的,如兰也在一旁帮腔:“庞神医真了不起,若儿,你的波哥哥也好了不起的。”
本来枯燥无味的行程,有几个女孩子叽叽喳喳,竟也过得很快,清早出发,中间停了家客栈吃中饭,喂了马,下午继续赶路,太阳还没下山就赶到了太仓王府。
“伯外公,刘芳姐姐,你们在做什么啊?”前面传来延龄的声音,原来延龄嫌马车里憋闷,早出来跟赶马车的坐一块了,远远地看见王阁老和一个年轻女孩子在一片田里做农活。延龄上次过来跟大家都混熟了,一家子大小都喜欢这个乖巧懂事的孩子。
两辆马车都停下来了,顾大奶奶和端姨娘带着孩子们下车给王阁老见礼。“伯父,您怎么自己下地做活啊?芳姑娘也不管管啊?”顾大奶奶笑道。
“我也就是随便看看。别说,这么田里走动走动,一身筋骨松了松,人精神好多了。芳儿也说我动一动好,还是她建议我出来走走的。慧云,你过来看看伯父栽的宝贝,这是才从吕宋那边传过来的,有些像甘薯,就是没甜味,没甘薯好吃,可是产量比甘薯还要高得多,还耐旱耐寒,不占良田……”说到他的宝贝,王阁老有滔滔不绝的趋势。
“伯外公,这是土豆么?”挤在姐姐和母亲后面的若兰终于忍不住开口了。端姨娘连忙抱起若兰,轻声地斥责,让她不要多嘴。
第三十六章 又到苏州[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