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这是我第一次在地下见这种建筑,精心雕刻的花纹,时隔多年依旧生动形象,墓门也是整块大理石打造而成,透着阴冷的气息,比起李财主墓的规格,不知高出了几个层次。
小张早就把梁一清叫了下来,她也不急着打开墓门,对着墓门各个方位,拍照留底后才让我们打开墓门。
众人合力推开墓门,由于墓室顶早就掀开了,打开墓门没有尘封多年的味道,只有少许的泥土掉落。
走进墓室,四周都是青砖堆砌而成,青砖由精土烧制而成,砖与砖之间,有打磨的痕迹,应该是建成后人为的。
最为醒目的是墓室中央停放着两副小棺椁,其中一具整体鲜红,好似血液快要滴落下来,另外一副就显得寒酸些。地面四周低洼,积水后留下的淤泥状泥土,中间隆起,整体成“龟背状”,梁一清向我讲道,“这是比较罕见的墓葬方式,是为防止棺椁和陪葬品受到地面渗水的影响。”这个我倒能理解,古墓对防腐防水的工作量,不比陪葬品少下功夫的。
墓室没有陪葬品,贵重的物品应该是放在棺椁里,众人纷纷猜疑棺椁里收敛的是何方人物,众说不一。
由于墓室空间不大,民工都没有进来,一是怕人多杂乱,没有经验的民工损坏文物。二是往常发掘,不乏有手脚不干净的,拿上一件半件的,致使文物丢失。
“这还不好办,打开一看不就知道了,你们这些知识份子就是墨迹,主席教导我们,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话是《资本论》里的,不知为何强子就是喜欢张冠李戴,硬是安到了伟大领袖身上。
强子这话说的没毛病,就目前来看,只有打开棺椁,才能知晓棺椁里面的情况。
梁一清也明白猜测是不会有结果的,索性让大家先把那具较寒酸的棺木打开,这具棺木用的木材不是很好,考古队员用木楔子冲着封钉撬起,再把棺盖掀开。
棺木里比较干燥,虽经多年,尸体保存的也算完整,尸体的皮肤都已干瘪,身上的衣物已经风化,隐约处透着红色。梁一清戴上手套,一件一件的往出清理棺木里的东西,再放进专门的保存袋子,密封起来,带回实验室研究。
这具棺木里,没有太多墓主人身份信息,也没出土几件有价值的文物,只在墓主人的头发上找到一对钗子,头颅边上有把木梳,木梳上也没有文字记载。
大家辛苦半月有余,对眼前这副棺木出土的文物大失所望,把希望都寄存在了另一具棺椁里。
这副刷有红漆的棺椁应该是比刚才地那副棺木随葬品要多些,能更多的提供墓主人信息,大家便跃跃欲试的想要打开。
要是按照我和强子的土办法,找个锋利的铁器撬开就行了,破不破坏棺椁的对我们没有影响。考古队的做法就比较文明了,先是在棺椁的底座四周对称处楔进木楔子,不敲到底,待棺椁有了一道小缝隙,再围着四周并排楔木楔子,这样一来,速度是慢了但是在极大程度上保护了棺椁。
第29章 京郊古墓2[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