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动听的声音,持续了有半分钟才停了下来,尤其是最后一声,直入心扉,我心里猛地颤抖了一下。
强子听完一遍,还觉得不尽兴,又随意的用手拍打了几个图案,同样是传出有韵律的声音。
我们虽然是毫无节奏的拍打,可从这把古剑内,却是传出有规律,有节奏的音律。
“你们说有没有可能,这东西耳濡目染瑶池上的靡靡之音,已经成精了呢!”
强子天马行空的想法,也有一定的道理,如果说这柄古剑真是传说中的瑶池寒巅,还真是很有可能。神仙的世界,一切皆有可能。
梁一清自小学过音律,对音调有一定的了解。
“你们知道青铜编钟吗,我想它们有着异曲同工的道理。”
根据文献记载和出土文物,我国在西周时期就有了编钟,那时候的编钟一般是由大小3枚组合起来的。春秋末期到战国时期的编钟数目就逐渐增多了,有9枚一组的和13枚一组的,等等。
1957年,在我国河南信阳城阳城址出土的第一套编钟13枚演奏的东方红乐曲随着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唱响太空。
这些在高中历史课,都有所涉及,只是我们不谙其中的道理罢了,梁一清一说青铜编钟,我就知道她想要表达什么了。
强子还是一副听天书的样子,不明白梁一清指的是什么。梁一清只好给我们科普了一下。
“编钟兴起于周朝,盛于春秋战国直至秦汉。我国是制造和使用乐钟最早的国家。它用青铜铸成,由大小不同的扁圆钟按照音调高低的次序排列起来,悬挂在一个巨大的钟架上,用丁字形的木锤和长形的棒分别敲打铜钟,能发出不同的乐音。
因为每个钟的音调不同,按照音谱敲打,可以演奏出美妙的乐曲。引在木架上悬挂一组音调高低不同的铜钟,由侍女用小木槌敲打奏乐。”
不得不佩服梁一清的学识,不仅仅能把其中的道理讲透,甚至是音律的原理,也能说的出来。至于我们能不能听得懂,就是我们自身的问题了。
强子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然后是一副大彻大悟的神色,“这不就和青铜编钟一样吗,图案的纹路不一样,受力面也不均匀,最后发出的声音自然不同了。”
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强子这话也不知是歪打正着,还是一直扮猪吃老虎,讲得头头是道。
梁一清不苟言笑的赞成了强子的说法,“强子这么说,有一定的道理,能言简意赅的说明原理,很不简单。”
真是怕什么来什么,强子是受完夸奖后,就会捅娄子的。我记得在初中时,化学老师拿着镁条燃烧的实验,强子就极为配合老师,积极主动的回答问题,对于强子这种学生,能有这表现,老师自然是夸奖他一番。
谁成想,这小子顺手牵走几根镁条,在课间的时候,用火柴点燃后,差点用强光弄瞎他同桌的眼睛。
也就在我们一不留神之际,强子用手重重地敲打了一下图案。一阵沉重刺耳的声音,瞬间传了出来,我被这突如其来的沉闷声,吓了一激灵。
“我去,哥们你能提前预知下吗,这冷不丁的来一下,魂都让你吓破了!”
非是我矫情,这沉闷的声音,说不出的别扭,有一种振聋发聩的意味,我突然就烦闷起来,过往的种种不幸,也都一下涌了出来。
强子个铁憨憨,还觉得不尽兴,又要来一次,被梁一清快速的拦了下来,“强子,这声音不对,不要敲了。”
强子还要反驳一句,被一声呐喊,“住手,快住手。”给打断了。
我们三人齐齐向这声音的源头看去,来者不是别人,正是从冰缝坠下去的路有财。
第81章 瑶池寒巅(2)[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