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73章 雪崩之时,没有一片雪花无辜[1/2页]

第一百次相亲当天,逮捕相亲对象 刹车很及时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王修睿一共找到了六个监控视频资料。
      第一个监控视频。
      “这是在李伟家附近的的商贸广场门口的监控摄像头发现的。”
      王修睿开始介绍。
      “这个广场门口,有一个修鞋铺,通过走访,我们大概了解到,这个修鞋匠出现在附近的时间。”
      视频中给,修鞋匠推着一辆自行车。
      自行车比较老旧,后座上,应该是做了一定的改装。
      有一个修鞋箱子。
      但是因为角度的问题,视频中,并没有拍摄到修鞋匠的脸。
      “剩余的视频中,有没有拍到这个修鞋匠面孔的?”
      王修睿摇了摇头,看向陈言:“陈队,我们发现的视频中,都没有监控拍到这个人的脸。”
      咔嚓。
      投屏切换。
      “只有这个视频,拍到了对方的眼睛。”
      视频播放。
      修鞋匠依然是背对着摄像头。
      不过,在起身的收拾东西的时候,修鞋匠的侧脸被摄像头捕捉到。。
      “他戴着口罩?”
      张耀明看着视频中,只露出一只眼睛的画面,惊讶道。
      “是的,张队。”王修睿点点头。
      “我们走访过程中发现,这个修鞋匠,是一直都带着口罩和遮阳帽的。”
      “没有人见过这个人的长相。”
      “不仅如此,”陈言走到屏幕前:“这个人非常谨慎小心。”
      “他每次选择的修鞋地点,你们看,都是在这种墙角处。”
      “四周的监控设备非常少,即便有,也只能拍到他的背面。”
      “还有修鞋匠的手。”
      “这个人一直带着手套,没有露出一点皮肤。”
      “大家再看这里。”
      陈言右手指向修鞋匠的遮阳帽边缘:“六部视频监控,竟然没有一个视频录像中,有这个人的头发露出来。”
      “还有耳朵……”
      “就连眼睛,也仅有一只……”
      陈言仔细的盯着视频中的那只眼睛。
      丹凤眼,很耐看。
      可就是这只眼睛,让陈言无法分辨这个人是男是女。
      “你们……能分辨出这个人是男是女吗?”
      众人皱眉。
      陈言的问题,他们没办法回答。
      “我问过几个修鞋铺的人,他们有人曾经接触过这个修鞋匠。”
      王修睿上前,走到陈言身边,表情凝重:“这些修鞋铺,其实开设的地点是有一定规律的。”
      “相邻的街道,是不能开两家店的。”
      陈言点点头。
      现在,修鞋的活计已经不像以前了。
      鞋子不要说穿坏,就是穿旧了,可能就扔了。
      所以,一个修鞋铺要想有生意,覆盖的范围必须广。
      如果一两个街道上,就有两三家修鞋铺,那大家还怎么赚钱。
      这个流动修鞋匠也是如此。
      进了别人的地盘,人家肯定要去问的。
      “但是,这个修鞋匠根本不跟他们沟通。”
      “直接收拾摊位,就走了。”
      “所以,我们在调查中也没有办法确定这个人是男是女。”
      王修睿顿了顿,接着道:“但是,从视频中这个人的身形看,身高大概在一米七左右。”
      “能够摆弄那么多修鞋的东西,应该是男性的概率大一些。”
      “不过,我看这个修鞋的装备,重量不轻……女人的话,应该可能性比较小。”
      陈言也比较倾向于这个判断。
      只是,这个的眼睛……
      让陈言有些不确定。
      但是,无论如何,这是一个重要线索。
      在宋鹏程自燃的现场,陈言仔细查看了那半截尸体。
      尸体的燃烧,首先可以确定是由外而内。
      而且,宋鹏程的尸体,是上半身烧焦,小腿和脚掌碳化。
      这样看的话,火势应该是从上下两个方向,向中间燃烧。
      这就比较奇怪了。
      从宋鹏程身上的灼伤痕迹看,着火点因该是散落的。
      可是,脚掌的燃烧,是怎么开始的?
      而且,从烧焦的小腿的残留血肉组织,陈言发现了一道长长的网状焦痕。
      类似被电击过后,产生的放射性网状痕迹。
      而当时,丰县的秋雨,是绵绵细雨,当时也并没有打雷。
      也没有看到闪电降落。
      那么,这个疑似电击的痕迹,是哪里来的?
      “现在,这个修鞋匠还有没有出现过?”
      王修睿摇摇头:“我们走访李伟、陈萍萍和吴建国家附近的修鞋铺的人说,最近半个月都没有见过这个修鞋匠。”
      “他出现的时间,大概是集中在9月1号到15号之间这个区间。”
      9月1号到15号……
      这个时间段的话……
      自燃事件中,最早发生的时间在9月19日。
      也就是说如果对方是刻意谋划的,应该是在15号就已经完成了前期准备工作。
      “王队长,接下来,你们要继续追查这个修鞋匠。”
      陈言开始做工作部署:“对方如果真的有问题,那么可能在9月15日之前就已经完成了策划。”
      “后期,很有可能就不会再出现,但是……”
      “对方使用的流动修鞋车,不是新组装的,肯定有人长期用过,找到这个流动修鞋车!”
      陈言转过身,看向林浩:“林队长,宋鹏程尸检的情况怎么样?”
      林浩摇摇头:“我刚刚问过,还需要一点时间。”
      陈言点点头:“宋鹏程的尸检结果非常重要,让那边尽量加快一些进度。”
      林浩点点头。
      他明白陈言的意思。
      宋鹏程,是唯一一个在自燃中,留下尸体残留物的人。
      他的验尸报告,很可能解开自燃的秘密。
      今天已经是27日。
      距离24号已经过去了三天。
      ……
      专案组,进入了最忙碌的阶段。
      陈言布置的工作,很细致。
      每个组,都在竭尽全力,完成自己的任务。
      最先反馈信息的是秦云。
      张耀明派出去,核实云桂芳和陈萍萍当年案情的负责人。
      “陈队,我这边的调查已经基本结束。”
      投影上,是云桂芳一家的个人资料:“云桂芳和陈萍萍的仇怨,由来已久。”
      “具体的事情,要从当年两人和一个医生谈恋爱开始……”
      秦云带回来的信息,和梁慧芳给陈言说的事情,基本一致。
      “云桂芳的儿子,叫做王乔。”
      “几年前,因为竞聘丹市第一医院的岗位失败后,就去了沈市。”
      “目前在沈市第二医院工作,而且已经是科室的主治医师。”
      “近三个月来,并没有返回丹市,他的母亲云桂芳一直在沈市给王乔带孩子,最近也没有在丹市居住。”
      张耀明皱眉:“也就是说,云桂芳虽然和陈萍萍有恩怨,但是,最近这段时间,两人并没有见过面?”
      秦云点点头:“而且,我们还调查了云桂芳,是否认识李伟、吴建国。”
      “但是,从目前的调查结果看,云桂芳的家人,没有人和李伟或者吴建国有过接触。”
      “所以,我个人认为,云桂芳一家人……和案件的关联性不大。”
      陈言点点头。
      他是同意秦云的看法的。
      李伟、吴建国和陈萍萍的死亡,背后一定有联系。
      但是,云桂芳一家既然没有这方面的接触,可以暂时考虑降低怀疑度。
      秦云汇报结束后。
      紧接着带回消息的是王健。
      王健,是张耀明派出去,搜查李伟、陈萍萍和吴建国三家人房屋的侦缉员。
      “陈队,张队,我们有重大发现!”
      赶回来的王健,兴高采烈,脸上的表情,非常兴奋。
      “有什么发现?”
      张耀明起身迎上王健,焦急的问道。
      “是这样的,张队,我们这一组,按照陈队的安排分成了几个小组,对三家人进行检查……”
      “首先,我们第一时间检查了三名死者居住的房屋。”
      “但是,并没有什么发现。”
      “死者的配偶,都比较配合。”
      “接下来,我们对死者子女居住的房屋,也进行了搜查。”
      “李伟的儿子,在京城读书,本市没有住房。”
      “程萍萍的儿子,宋鹏程家,我们也没有发现异常。”
      “吴建国的小儿子,在市一中教书,住的是集体宿舍,没有发现什么异常……”
      “但是,我们在吴建国的大儿子家,发现了这个……”
      王健的几个组员,将一个箱子抬上会议桌。
      “陈队,张队,请看!”
      王健小心翼翼的打开箱子,露出了里边的东西。
      “鞋子……雨伞?”
      张耀明有些疑惑的看着里边的两件东西。
      “张队,这双鞋子,是吴建国大儿子,吴建雄的皮鞋,您看,这个鞋跟,刚刚修理过。”
      “还有这个,雨伞,是崭新的雨伞。”
      “根据吴建雄的供述,雨伞是半个月前,他们工地统一配发的,还没有用过。”
      “至于鞋子,是他在家门口一个流动修鞋匠那修理过的……”
      陈言将鞋子和雨伞拿起来,小心的观看。
      乍一看上去,都没有什么问题。
      鞋子的左右脚都钉上了两枚崭新的鞋钉。
      雨伞的质量很好,拿在手里比较厚重。
      “立即送化验室进行检查。”
      陈言将东西放回箱子:“告诉化验室,主要雨伞中有可能有化学物品,注意防止起火。”
      “还有这个鞋子,处理的时候要小心,尤其是鞋跟里边,有可能有电击装置。”
      化学物品?
      电击装置?
      “陈队,你是怀疑……李伟四人自燃……就是这个雨伞和鞋子引起的?”
      张耀明不是傻子。
      一听陈言的提示,就明白陈言的意思。
      果不其然。
      陈言点点头:“目前只是一个猜测……但是具体的情况,还要等尸检结果出来。”
      四个人自燃而死。
      每一个人都是雨天打着雨伞,穿着修理过的鞋子。
      这是陈言在四个视频中,发现的唯三的共同点。
      所谓,问题就来了。
      为什么?
      为什么一定是雨天?
      四场自燃案件,都是在雨天。
      难道晴天就不就行吗?
      难道是雨水引起了四人身体自燃?
      别逗了。
      雨能灭火是常识。
      当然,在温度达到一定程度,还有一些特定条件下,比如电器火灾。
      雨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后,其实还是一种绝佳的助燃剂。
      但是人体自然有那么高的温度吗?
      那么为什么要在雨天?
      愿意只有一个。
      那就是雨伞。
      只有在雨天,人们才会使用雨伞。
      另一个就是鞋子。
      为什么四个人的鞋子都被修理过?
      这种巧合的可能性太低了。
      那么,鞋子到底会有什么作用?
      或者说,被修理过的鞋子,到底有什么作用?
      陈言在结合宋鹏程尸体残骸勘察的基础上,有了一个大胆的猜测。
      “我猜测,雨天、雨伞、鞋子是受害人在雨天自燃的必要条件。”
      “但是,他们到底是怎么发生关联的?”
      咔嚓。
      投影切换,是四个人自燃前的视频截图。
      “因为视频摄像头装设高度的原因,所有的视频,都在是俯拍的角度。”
      “我们无法看到雨伞下的具体情况。”
      “李伟自燃死亡的时候,周围没有目击者,陈萍萍和吴建国死亡的时候,虽然有目击者,但是他们发现的时候,人已经烧着了。”
      “所以,我们一直不知道,这三人死亡的第一时间,发生了什么。”
      “比如,燃烧是从内向外,还是从外行内。”
      “是从上边先开始,还是从下边先开始,或者是从中间开始?”
      “直到宋鹏程死亡,我们才搞清楚了这件事。”
      “在宋鹏程自燃的时候,丰县医院保安王杰,一直目送这宋鹏程走出大门,去往停车场。”
      “所以,他目睹了监控没有拍摄到的,雨伞下的着火情况。”
      “根据王杰的描述,他看到是一团火光,好像从宋鹏程脑袋上浇下。”
      “而宋鹏程头上是什么?”
      雨伞!
      陈言指向是视频截图:“没错,就是雨伞!”
      “而且,根据宋鹏程尸体残骸上的灼伤痕迹看,是有几个大小不一的灼伤点的。”
      “这些灼伤点,正符合王杰描述的,从宋鹏程头上落下火光的说法。”
      陈言再次切换照片,正是宋鹏程尸体残骸:“而且,这几个灼伤点,已经烧出了孔洞。”
      “如果王杰他们没有第一时间,用三个灭火器灭火,尸体很快就会化为灰烬。”
      “所以,我怀疑,几人自燃的起火点,即使他们拿在手里的崭新的雨伞。”
      咔嚓。
      图片切换。
      是视频中,四个人的鞋子。
      “接下来,我们说说鞋子。”
      “我给大家说一个假设,如果,如果我们头顶上有火光掉下来,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陈言看向兰峰。
      “跑!”
      “我的第一反应肯定是跑,远离危险。”
      陈言有看向王健:“你呢?”
      “如果我手中也有伞,那肯定是扔掉雨伞,跑,或者就地打滚……”
      对!
      “你们说的都对!”
      但是!
      “李伟、陈萍萍、吴建国和宋鹏程……为什么没有跑?”
      张耀明、兰峰、王健所有人也都反应过来。
      是啊,这四个人为什么没有跑?
      不论是什么情况,身体内部燃烧也好,还是外部原因导致的燃烧也罢。
      四个人为什么不跑?
      “会不会是因为当时的火势太猛,瞬间就烧死了他们?”
      陈言摇摇头,看向说话的王健:“就算是当时的火势非常大,非常猛烈。”
      “可是,四个人也不该一点反应时间都没有啊。”
      “再说,他们不仅没跑,甚至没有发出求救声。”
      “或者,连滚地试图灭火的本能也没有。”
      “这不科学!”
      “是不是……有什么办法,让他们在大火燃烧的时候……发不出声音或者试图灭火?”
      兰峰知道陈言的意思。
      四人死亡的时候,事实就是他们没有发出求救声,也没有主动的灭火动作。
      那么,为什么?
      陈言看向兰峰点点头:“对!”
      “凶手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在宋鹏程死亡前,我也是百思不得其解。”
      咔嚓,照片切换。
      “大家看这里。”
      “这是宋鹏程尸体残骸的下肢,他的腿上,有呈现网络放射性的焦痕。”
      “这种情况,一般只有高压电击后,电流过大,蛋白质焦化,才会产生。”
      “所以,我怀疑,死者在身体起火前,就已经被高压电击穿。”
      “身体和大脑遭受了严重的破坏。”
      “所以,四人才没能在第一时间做出求救或者灭火的反应。”
      “因为,在他们起火之前,已经处于僵直麻痹状态。”
      咔擦。
      视频播放。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视频中看到的,四人都是微微僵硬后,直接起火焚烧至死的原因。”
      关闭投影。
      陈言坐回主位:“当然,这一切只是猜测。”
      “雨伞中的,到底是什么东西引发的爆燃,鞋子里是不是真的有电击装置……”
      “都要等验尸报告佐证。”
      “还有,王健在吴建雄家里发现的鞋子和雨伞,只要检查结果出来,就能证明我的猜测是不是正确的。”
      ……
      但是,陈言明白。
      就算他们弄清楚了四人自燃的原因是什么,也仅仅是解开了一半的谜题。
      关键是,对方是谁。
      为什么要这么做。
      凶手既然如此周密的策划,费尽周折,肯定不是无缘无故的杀人。
      背后一定有原因。
      弄清楚杀人手法,固然重要,陈言可以安排人从爆燃材料、高压电装置等方面去着手寻找凶手。
      但是,杀人动机,更加重要。
      自燃,和用刀子捅死,没有区别。
      都是杀人。
      只不过是手法隐秘,诡异罢了。
      关键是,要捋顺整个案发脉络。
      而为什么杀人,是第一步。
      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就在众人等待尸检结果,还有吴建雄家鞋子和雨伞化验结果的时候。
      其他消息也陆续传来。
      首先是宋鹏程使用的新雨伞和鞋子的线索。
      兰峰安排的一组人员,具体负责相关线索和走访。
      “宋鹏程使用的雨伞来了查清楚了,是买食用油送的。”
      “食用油?”
      陈言微微一怔:“八三牌食用油?”
      汇报的侦缉员神色惊讶:“额……报告陈队,确实是八三牌食用油。”
      果然。
      “你接着说。”
      “根据宋鹏程妻子的口述,宋鹏程是大概半个月前,下班的时候,在家门口买的食用油。”
      “卖油的送了一把伞。”
      “就是,宋鹏程自燃时候使用的那把雨伞。”
      “鞋子呢?”
      “这个也有结果了……”
      负责的侦缉员调出一个监控视频。
      宋鹏程家楼门口的。
      而且,正好是宋鹏程修鞋时候的视频。
      “这个是11天前的视频。”
      “一个流动修鞋匠,给宋鹏程钉的鞋钉。”
      修鞋匠!
      熟悉的身影,出现在众人面前。
      只是,视频中的修鞋匠,依然背对着摄像头。
      头上带着遮阳帽,干活的手上,有手套。
      “还是他!”
      张耀明看着视频中熟悉的背影,脸色凝重。
      “陈队,这个人……现在看来,有很大的作案嫌疑。”
      “即便不是直接作案者,也一定是案件关联人。”
      陈言点点头。
      巧合多了,就一定不是巧合。
      这个修鞋匠,目前是专案组发现的,和几名死者,都有接触的唯一一人。
      虽然,陈言他们没有李伟、程萍萍、吴建国直接接触这个人的视频证据。
      但是,根据三人家周边修鞋铺的推断,是能够确认接触逻辑的。
      毕竟,三个人都修鞋,但是都没在修鞋铺,附近又刚刚好有这么一个修鞋匠。
      用排除法,就知道,鞋子一定是这个人修理的。
      “还有其他情况吗?”
      侦缉员摇摇头:“宋鹏程那边暂时没有发现。”
      “我们走访了宋鹏程的邻居、同事,还有部分亲属。”
      “都反应这个宋鹏程,为人谦和礼让,在单位的人缘很好,也非常得领导赏识,这次把他派去丰县,就是为了增加履历,准备提任科里副主任医师的。”
      “他家住的高层住宅,邻居之间都比较陌生,但是,根据邻居反应,每次见面,宋鹏程都是点头打招呼,没听说跟谁有矛盾。”
      “目前关于宋鹏程的信息,暂时就这么多。”
      修鞋匠,再一次进入了专案组的视线。
      不过,这一点,王修睿那边已经在全力追查修鞋匠的踪迹。
      暂时还没有结果反馈。
      “兰队长,食用油的追查好情况怎么样?”
      食用油,已经两次出现在陈言视线内。
      第一次,是李伟在殡仪馆,从快递小哥那拿来的食用油,还有雨伞。
      而这次,宋鹏程接触雨伞,又和食用油有关。
      其实,这里应该是凶手的一个心理策略。
     

第173章 雪崩之时,没有一片雪花无辜[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