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者耀眼但也拒南明于境外不得寸进一步,给公孙白启争得了一个全力和北元决战的机会,一个“镇”字让满朝权贵放心享乐。
一矛一盾从不互见,就算在朝堂都是如此,矛在盾不在,盾在矛不出。满清皇帝放心、满朝权贵放心、北元南明两座朝廷舒心!
南赡七国常年争斗大战不止,死者不计其数,但满清立国之战还是惊天地悲,死的人太多了,老天都看不过,连降三年大雨,这雨也奇怪,从未涨水发洪,似在清洗弥漫在天地的血味,在超度死去的阴魂。
两位人屠中的镇南王吴四桂心有所感,放手权势诚心敬天在家含饴弄孙。而征北王公孙白启坐镇漠北杀伐不止,拒北元铁骑于关外,从未脱甲,一生无子嗣。民间百姓传言征北王惹怒了上天,特意降下惩戒,断公孙家香火,满清皇帝心中的两块巨石也就落下了一块半。
漠北坟州,这是紧挨整条边境防线的一个大州,也是北元以前的一个行政州,更是满清北伐的主要战场止戈之地,葬下了北元半数军马,使得北元全国缟素举国同泣,上至王公将相,下达贩夫走卒家中都永远的空了一幅碗筷,甚至满头白发围坐!
老坟都是百年前开国葬下的双方军卒,“新”坟自然是百年间重新添上的国仇家恨。
“阴差”是坟州的特色职业,早先都是退出军伍的老人从事,还挂着军籍,吃的是军粮干的是军活,到后来就渐渐发展出了一些子承父业的规矩,也入军籍。坟州边境每年都在死人,北元的直接就烧掉了,自己人还是要讲究一番的,战场刀剑无眼,残尸遍地,什么模样的死法都有,只能凭着军牌认尸,这就需要“阴差”上场了,从战场中把“自己人”背出来,然后带入坟州设立的坟场掩埋,让其家人统一进行追悼。
俗话36行,行行出状元,每行都有高低,这“阴差”也不列外,分“挑夫”、“领路”、“守孝”,听名字都比较通俗易懂,前者在血肉横飞的战场辨别己方的尸体,在背到指定的地点交由“领路”,由“领路”分别运往坟州指定的军坟再次交给“守孝”,后者负责处理下葬、追悼、守灵等事宜。军中一般有特殊办法保持尸体短时内不腐,但也只能维持到下葬那一刻,所有根本无法等到家属赶到“哭”场。一般家属都是统一进行追悼的,根本不知哪座坟才是家中人。
冉闵就是一位“挑夫”了,这份“阴差”的行当是祖传的活,虽然累、苦、遭人白眼,但绝对是一份吃饱还有余钱取到媳妇的活计,个子高瘦,长相平淡无奇,父亲在15岁那年就逝世了,前者自然就挑起了家担照顾母亲和妹妹。
说去冉闵妹妹那就是一桩奇事了,自己长相平凡无奇,家中双亲更是如此,生的女娃子倒是美貌动人,祖传的行当都吓不退上门求亲之人。福祸相依,妹妹的美貌被来此悼祖的膏粱子弟看上,一出老套却嚼而不懒的戏码。
静静跪坐在灵堂的冉闵内心翻江倒海。
我的天?刚穿过来就守灵?也叫冉闵?这么苦逼?陵园工作者!造反增加气运,气运增强寿命和武道修为?我一个背尸体的去造反?背着棺材造反么!!
浏览着“冉闵”记忆的冉闵泪流满面,和想象中的白马白衣不太一样啊。
第一章 不一样[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