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宋盏正在沪交所办理着开户手续,而鲁迅中学内,新概念作文的评委们却在紧锣密鼓地审阅试卷。
  总计收上来复赛试卷共203份,其中A组78份(高二、高三组),B组70份(高一及初中组),C组55份(30岁以下非中学组)。
  经过三轮裁定,最终确认一等奖53人,包括A组20人,B组18人,C组15人。
  二等奖120人,包括A组47人,B组40人,C组33人。
  每一轮的裁定都是60分钟,共计15名评审老师,每人平均审阅14张卷子,基本上每个评审老师的阅卷时间不超过5分钟。
  三轮裁定分差不超过10分,则取平均分,超过10分,则进入特殊审查阶段。
  差不多弄到下午4点,三轮裁定才算结束,莫文扬教授看得头晕眼花,他感觉自己运气不太好,怎么也看不到当初监考的那张让自己震惊的试卷。
  “老余,有没有喜欢的文章啊?”莫文扬对自己的文坛挚友余非虚问道。
  余非虚是隔壁京城师范大学的教授,也是国内知名作家,两人都对彼此的文学成就非常认可。
  当然,主要是对脾气。
  “我发现这一届的孩子,文笔和文学素养都很不错,有一个孩子引用了T·S·艾略特的诗歌,给我惊到了,我都没读过呀。”余非虚将手里的试卷递给莫文扬。
  莫文扬看了后微微点头道:“确实,这篇文章的文学素养在这批试卷里属于很高的那一小撮,而且文风很荒诞,和老苏有点像。”
  旁边阅卷阅得正迷糊的苏稚被一下子点了名,左右看看:“刚才谁叫我?”
  莫文扬笑道:“你看我说你什么好,人家是请你来看文章的,不是来睡觉的。”
  苏稚气道:“还不是你昨天晚上拉着我打牌,我这人觉多,你们看看这人,多坏!”
  苏稚嘴上这么说,也接过文章看了一眼:“确实写得不错,象征用得很新颖,但我觉得更像是老格。”
  坐在苏稚旁边的清华教授格园向后一仰,脸一崩,不高兴了:“我就只会象征么?”
  苏稚,莫文扬和余非虚都看过来。
  “确实,别的也不会。”
  格园只维持了5秒钟就突然笑起来。
  “哈哈哈。”
  大家也跟着笑起来,气氛缓和了不少。
  这时萌芽杂志的工作人员跑过来,问道:“几位老师,审卷是否已经结束?我们准备统计名单了。”
  莫文扬点点头:“基本完成了,我们再过一遍就交给你。”
  十五位评审老师将手头的一二等奖,以及未获奖的作品分开集中到一起。
  其中一位老师主动说道:“我分别将一等奖和二等奖作品题目和作者名字念一遍,各位老师看一下,没问题就定了。”
  “一等奖:A组《奥运与我》张师源,《谁念五千年》刘谈,《百年一梦》杨同续……”
  “……以上是一等奖。”
  老师念完之后,看了评委们的表情,只发现莫文扬教授表情错愕,问道:“莫教授,您有什么问题么?”
  莫文扬想了想说:“接着念吧。”
  “好。二等奖:A组《人生长路》赵剑文,《从海南到京城》谭海洋,《八月盛夏》孙迪……”
  “……以上是二等奖。”
  老师看了一圈,问道:“没问题我们就确认了。”
  这次莫文扬终于忍不住了,主动走上前,也不说话,就是低头翻着剩下的那一小撮未获奖的试卷。
  未获奖试卷共30份,很快就能翻一遍。
  终于,莫文扬抽出了其中的第26份试卷,看到左上角的三个评分。
  53,62,55。
  按照规定,60分以上是二等奖,80分以上是一等奖,显然,这篇文章最终平均分是57分,且分数相差在10分以内,最后没有获奖且没有复议。
  莫文扬教授举着卷子慢慢走过来,面对着所有评审,问道:“这份卷子是哪三位评审的?”
  “《奥运与螺母》,宋盏。”
  莫文扬问了三遍,一位评审老师举手道:“我审阅过。”
  莫文扬问道:“那请问,为什么给他打这么低的分?”
  评审老师说道:“不太记得了,左上角有写,应该是跑题了。”
  莫文扬点点头,又问道:“还有另外两名评审老师是谁?”
  萌芽工作人员跑过来偷偷问道:“莫教授,出了什么状况”
  莫文扬微笑道:“没事。”
  他虽然是笑着说的,但没人觉得没事,因为莫教授一向和蔼,很少大发雷霆。
  另外两名评审老师也相继站出来,分别回复低分理由是这篇文章不符合社会价值观以及弄虚作假。
  “跑题?不符合社会价值观?弄虚作

第21章 一等奖[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