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听着此起彼伏的呼喊声,涂志明和郭谝子心满意足的往家走。
     所过之处都是笑脸相迎,“志明哥”“志明叔”“干爸”呼喊声不绝于耳。
     看见街角有个老太太在卖山葱,涂志明凑了过去。
     山葱也叫寒葱,这玩意儿东北山里比较多,其他北方省份虽然有,但产量稀少,当地人不认。
     “大娘,这个月份还有山葱卖呢?”
     老太太道,“可不咋的捏!
     后山有个大山坡子,全长的这玩楞儿。
     我挑嫩的挖了一筐,自个家也吃不了,就到街上卖点儿。
     咋的小孩儿,整点儿啊?”
     果然是东北人,听着就带着股子朴实。
     涂志明没想到,街上还有人不认识他的。
     拿起一捆山葱,询问道:“那你这玩楞咋卖的?太贵了我可不要。”
     老太太道,“贼啦便宜,一捆儿六毛。”
     郭谝子好事的又拿起一捆,“一捆六毛,那两捆呢?”
     “两捆一块五!”
     “多少?”
     “一捆六毛,两捆一块五!”
     哥俩相视一眼笑了,心说闹了半天这老太太不识数啊。
     涂志明掏出六毛给了老太太,“这是我手里这捆山葱的钱。”
     接着又掏出六毛给了老太太,“这是他手里山葱的钱,您一共赚了多少钱?”
     “一块二!”老太太回答。
     涂志明笑着道,“这不就结了吗?两捆一块二,您要一块五。”
     老太太把一块二毛钱塞进了衣兜。
     不屑道,“我不这么说,你能一下买两捆吗?”
     涂志明……
     郭谝子……
     哥俩迟愣了片刻,全都大声笑了起来。
     笑了好一会儿,涂志明从衣兜里又掏出一块八毛钱,把老太太剩下的山葱都买了。
     老太太蘸着唾沫数钱,涂志明这才问道:“大娘,您是啥时候搬到这个村儿里来的啊?”
     把钱揣进衣兜,老太太回答道,“搬来一个月了。
     这边儿工厂招工,大学毕业的给工作、还给分房子、还允许带着家口。
     我儿子是哈工大毕业的,之前工作不顺当想挪挪窝,我们一家就来了。”
     涂志明多少有些震惊,不是说知识分子金贵吗?
     堂堂哈工大的大学生,分所房子给个工作就给骗来了?
     和老太太聊了会儿,哥俩抱着山葱往家走。
     董大爷家、海老大家、陈春来家、王桂芳家……关系亲近的每家送半捆。
     山葱洁净,蚊蝇不落,有祛风寒、活筋骨、健脾胃的功效。
     可以用来熬汤、蘸酱、炒菜,滋味比大葱要好的多。
     各家送完,哥俩路口分别,各回各家。
     晚上,涂志明亲自下厨蒸的大米饭,炒了个鸡蛋酱,烀了十来个土豆,又炒了点儿肉丝。
     秀芝则到后院的大棚里采来了香菜、小葱、红萝卜、大白菜叶子。
     香菜切碎、小葱和山葱切段。
     放进大盆里加入米饭、鸡蛋酱、土豆泥搅拌。
     然后用大白菜包起来,就是着名的东北大捧包。
     想要变换一下口味的,也可以加入肉丝或者红萝卜丝。
     越是原始粗鄙的吃法,越能激起人的食欲。
     烧烤如此,火锅如此,蘸酱菜大捧包也是如此。
     到北方久了,秀芝的饮食习惯越发的趋于北方化,吃起大捧包来毫不手软。
第644章 分房子给工作[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