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灯盟成立后的第三个月,一封来自江南水乡的信送到了灯湾。写信的是个名叫阿莲的妇人,字迹娟秀却带着焦急:“幼子小宝的肚兜上绣着盏小灯,近日肚兜突然发烫,夜里总梦见黑雾追他,村里的老人说这是‘灯灵预警,求守灯人救救孩子。”
信末附了张肚兜的草图:红底布上绣着盏莲花灯,灯芯处用银线绣着个“安”字,正是江南一带流行的“护命灯肚兜”,据说能借灯灵保佑孩童平安。“这肚兜绣着灯纹,怕是孩子体质特殊,能感应到附近的灯煞。”苏樱的琉璃灯照着草图,银焰在莲花灯图案上轻轻跳动,“得去看看,若真是灯煞靠近,寻常村民应付不来。”
陈文灏带着苏樱和李华元赶往江南水乡。村子坐落在太湖边,家家户户的屋檐下都挂着莲花灯,却隐隐透着股沉闷的气息。阿莲抱着三岁的小宝在村口等候,孩子脸色发白,怀里紧紧攥着那方红肚兜,肚兜的莲花灯处果然烫得惊人。
“昨夜孩子哭着说,灯里的小人在喊救命。”阿莲抹着眼泪,将肚兜展开,莲花灯的银线竟微微发亮,像有光在里面流动。李华元取出医灯照在孩子眉心,碧焰掠过处,孩子轻哼一声,脸色缓和了些:“是灯灵在护他,肚兜吸收了孩子的气息,成了他的‘本命灯,附近定有灯煞在觊觎童魂。”
苏樱的琉璃灯突然指向村后的芦苇荡:“灯煞在那边!”她跟着光脉走进芦苇深处,发现一片被踩倒的芦苇丛中,藏着盏破损的黑灯,灯焰早已熄灭,灯座上却缠着几缕孩童的发丝——是有人想用童魂祭灯,却被肚兜的灯灵阻止了。
“是噬灯教的余孽!”陈文灏的铜灯金焰暴涨,照亮了周围的脚印,“这黑灯是简易的‘勾魂灯,专门吸孩童的纯净魂灵炼煞,幸好小宝的肚兜灯灵够强。”他捡起黑灯,发现灯壁刻着半截符文,与漠北据点的血祭阵属于同一脉络。
回村后,李华元用护灯草汁液给小宝泡澡,又将银线绣的“安”字拆了重绣,换用混了樱籽油的丝线:“这样灯灵能更稳固,以后再遇到灯煞,肚兜会自动发烫预警。”他又教村民们用艾草和樱花瓣做香囊,挂在孩童的衣襟上,“这香囊能挡住弱些的灯煞,护住童魂。”
第336章 肚兜藏灯·稚心护光[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