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3章 实习遇上暴恐 承志没有你我可怎么活[1/2页]

四合院局外人 高夫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2002年春节南山垭口。
     肖家这个年,过得有些分散。幺爸肖征老将军和幺妈王月院士老两口,带着儿子肖曙一家,在渝州老家南山垭口,享受着难得的清净退休时光。同在这里的,还有肖征的革命战友霍正业和杨杰两家人。
     八十六岁的肖征和八十一岁的王月,卸下了千斤重担,眉宇间尽是安详。
     肖镇和李小云夫妇则带着一串“葫芦娃”在京城。大年初一,除了嫁出去的三位闺女要在婆家待客,其余儿女孙辈都乘坐私人飞机,浩浩荡荡飞回南山垭口。祭祖、上香、团圆饭,老宅里人声鼎沸,烟火气十足。
     松树林坟场,给肖政堂和文云淑上香的队伍排着。
     李小云今天特意穿了双带点小高跟的皮鞋,农村田坎小路大家都知道,结果步子慢了半拍。
     等她排到前面时,陈雪茹已经完成了祭拜,正退下来。
     “哎哟,我这鞋……”李小云懊恼地小声嘀咕,看着陈雪茹已经磕完头、烧完香,心里莫名有点不痛快,总觉得这“头香”的彩头被抢了。
     肖镇在一旁看得分明,哼了一声,压低声音对李小云道:“我说李医生 ,大过年的,你就非得穿这双?
     慢了吧?心里不舒坦了?要不是看今儿初一,我非得给你家林主任(肖镇丈母娘,李小云母亲)告状,让她好好管管你这爱俏的大闺女!”
     李小云白了他一眼,没好气地回敬:“就你话多!我乐意!”
     大年初二,京城。
     肖镇带着李小云和几个在京的儿女,浩浩荡荡去给老丈母娘林主任拜年。
     两个舅子李成林、李玉林早已在厨房里热火朝天地忙活开了,锅铲翻飞,地道的湘菜香气弥漫整个小院。
     大舅母董延河和二舅母虽然都是能干人,但论起颠勺掌灶,确实比不过两位在厨房里挥洒自如的舅子。
     两位从政、经常在新闻里看到的舅哥没想到有这一面吧!
     一顿丰盛的家宴吃得宾主尽欢。肖镇放下筷子,满足地咂咂嘴,半开玩笑地叹道:“啧,这顿饭吃得,真贵啊!”
     众人一愣,随即都笑了起来。董延河去年底刚调任青基会(希望工程)负责管理工作,此刻正笑盈盈地看过来:“妹夫,这话怎么说的?嫌你俩哥手艺不好?”
     肖镇摆摆手:“哪能啊!我是说,你这新官上任三把火,第一把就烧到自家人头上了吧?是不是该‘化缘了?”
     “就你聪明!”董延河也笑了,大大方方地说,“可不嘛,为孩子们谋点福。咱家都是热心公益的,带个头?”
     肖镇痛快地签了张支票:“得,支持大舅母工作,200万美元。”
     肖承勋作为李小云这边的长子,家大业大,也被大舅妈“重点关照”,笑着摇头:“大舅妈,您这刀够快的。” 但还是签了一张2000万美元的支票。
     肖承功作为最小的,不过这家伙理财能力不错,也主动表示:“我捐200万人民币,尽点心意。”
     小七肖承志,如今是军人身份,津贴有限,但也毫不犹豫:“大舅妈,我捐200万人民币,支援边疆教育(这钱是家族信托利息钱,由他媳妇秦颂歌管理,已报备组织)。”
     肖橙渝掌握着价值连城的四类癌症医药专利,去年权利金丰厚,她温婉一笑:“大舅妈,我捐1000万美元,希望能多帮到一些孩子。”
     晚上,肖镇带着大大小小一家人回到南锣鼓巷95号的跨院。
     茶室里,肖镇、肖承勋、肖承志、肖承功父子四人围炉品茗,难得的清静时光。
     肖镇抿了口茶,看向承勋:“承勋,那边生物实验室,还在按部就班做那个‘呼吸道实验?”
     承勋神色微凝,点头:“是的,父亲。大哥(港城陈雪茹生的长子肖承梁)那边一直派人在严密监视着。
     听说他们在俄亥俄州自己已经偷偷释放过一次了,目标就是呼吸道系统!简直……丧心病狂。”
     “哼,”肖镇眼中闪过一丝冷厉,“继续盯紧,一刻不能放松。橙渝那边已经拿到了样本,正在给他们‘加料……看他们能玩出什么花。”
     承勋心领神会:“爸爸,这要是成了……到时候可真有好戏看了。”
     肖镇话锋一转,看向一身戎装、坐姿笔挺的肖承志:“承志,你这实习地点,怎么选到天山省去了?那边……可不太平。”
     不等承志回答,承功插话道:“爸,您还不了解他?这小子就是想去最前线,捞点实战经验!心野着呢。”
     肖承志咧嘴一笑,带着军人的坦荡:“爸,老幺说得对。您不是从小教导我们纸上得来终觉浅。天山军区位置特殊,我想去真实感受一下。”
     肖镇看着儿子年轻而坚毅的脸庞,眼中是骄傲也是担忧:“实战经验重要,但安全第一!防不胜防啊。
     爸爸这些年,从58年去大西北放大烟花开始,投入了多少精力物力改善哪里的生态、生活、教育,交通网也在拼命往那边去铺设……可人心难测,总有被蛊惑的糊涂虫。”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承功接口道:“爸,我听二姐夫说,天山南部发展确实不错,但北部边境,尤其是靠近‘大胡子和‘哈士奇的方向,交通网还在延伸,渗透的压力很大。
     有些家伙被洗了脑,专门输送些亡命之徒过来搞破坏!真该好好管管那些地方了!”
     肖镇放下茶杯,指关节在红木桌面上轻轻敲击,发出沉稳的笃笃声:“嗯,是疥癣之疾,但确实膈应人。大老美在那边钻山沟钻得起劲,让他们先蹦跶。
     不过,这些被洗脑的狂热分子,必须摁住。正月十八,会有一个新的‘信息处理方案送到天山军区。
     想跟我们玩阴的?那就让他们见识见识,什么叫‘降维打击,什么叫被支配的恐惧!”
     “对!让他们知道,恶心人是要付出代价的!”承功用力点头。
     正月初八。
     肖承志提前两年以优异成绩从国防大学高级空天指挥系毕业,成为该届仅有的七名学生里最早全优毕业的独苗苗。
     他告别家人,乘坐军用运输机,直飞天山军区报到,担任司令员职务(实习)。
     这是履历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他将在此履职至七月底,随后调往京城,执掌新成立的空天军——那支掌控着第三版实战型太空梭、能在20分钟内绕行地球远地轨道的终极威慑力量。
     肖镇打造这把“利剑”,本意是为国铸盾后安心退休,奈何能力太大,组织上硬是留他到至少2003年,可能也未必如他所愿退休。
     天山军区,承志的老搭档——政委早已在此等候。参谋长是程瞎子(晋西北那帮子人)的小儿子,也都是熟人。
     无需冗长磨合,见面会简洁高效。
     会后,承志没有丝毫耽搁,将一份详尽的“摸排”指令交给军区情报部门,要求掌握所有已知不安定分子的详尽动态,事无巨细。
     随后,他便带着一个加强小队,乘坐第7代“超级鹰”直升机,直奔基层。
     几乎同时,总装、总参军情处的精锐带着肖镇特批的“信息扫描终端”抵达军区,联合办公。
     第九代吉林气象卫星及其搭载的高轨动能终端设备调整到位。
     保利投资的董事长赵峥,也亲自率领技术专家团队抵达,带来了最新的“全球客户响应系统的顶尖高手”。
     临行前,肖镇握着他的手,话语平淡却重若千钧:“赵峥,这次不是请客吃饭。坐标确认一处,立刻反馈高轨动能终端。反恐,坐标留着过年吗?”
     几方人马汇聚,一道来自最高层的指令也同步下达:赋予天山军区司令员肖承志空军大校临机决断权,此次行动由他全权指挥!
     3月8日,妇女节,清晨。天山临近边境200公里处某峡谷地带。
     承志在临时营地的帐篷里醒来,收到了儿子肖铭盛发来的微信语音。
     小家伙才六岁,却已跳级到三年级,是个鬼灵精。
     他奶声奶气地汇报,已经给太奶王月、奶奶李小云、还有叔奶奶王一菲(肖曙老婆)、妈妈秦颂歌、太婆林主任、两个舅婆都订好了鲜花和礼物,还得意地说自己用的是二姑橙玥公司发的钻石卡,没人敢怠慢。
     听着儿子稚嫩又懂事的声音,承志刚毅的脸上露出一丝难得的温柔笑意。
     儿子总担心父母不要他,这份小心思让全家又是心疼又是好笑。
     队员们陆续起身,迅速整理装备,准备向莎车方向进发。这片区域形势复杂,必须万分谨慎。长航时无人机悄然升空,开启热源侦测模式,前出侦查。
     政委对这位“军中瑰宝”的安全极为上心,临行前不仅配备了精锐小队,还额外加强了3个基数的极小型温压弹及发射套件,以及6架先进的单兵察打一体无人机。
     他深知,肖承志若有半点闪失,京城那位肖大佬(肖镇)的怒火,足以焚天。
     七辆全装甲悍马突击车在崎岖的山路上匀速行驶。不到五分钟,骨传导耳机里传来前导车侦察员的急促低喝:“停止前进!前方发现异常热源聚集!数量…不少!”
     几乎同时,位于车队中部、由重兵保护的“信息处理指挥车”内,冰冷的电子合成音响起:“确认!多目标热源信号!非我方人员!准备战斗!”
     肖承志没在指挥车里,他在车队末尾的车辆中,与无人机操作手在一起。
     当警报传来时,他眼神瞬间锐利如鹰,一把抓起身边的突击步枪,动作迅捷而沉稳:“各车注意!按预案展开!无人机组,优先锁定重火力点!精准组准备点名!”
     战斗在电光火石间爆发!
     “蜂鸟1号锁定目标A!温压弹准备…发射!”
     “

第23章 实习遇上暴恐 承志没有你我可怎么活[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