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的风,带着凛冽的寒意,卷过军区大院新栽的白杨树梢。肖承志这位新上任不到一个月的天山军区司令员,甫一履新便遭遇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袭击。暴恐分子的疯狂反扑,让他身受重伤,险死还生。
这消息传开,固然是军方的耻辱,却也像投入暗潭的石子,在某些心怀叵测的角落里激起了隐秘的涟漪。京城里,肖镇那张惯常沉稳的面孔下,是汹涌的怒火与后怕。他去医院探望重伤初愈的小儿子时,脸色沉得能滴下水来。
“爸,我没事了。”病床上的肖承志脸色还有些苍白,但眼神已经恢复了往日的锐利。
肖镇没说话,只是重重地拍了拍儿子的手背,那力道传递着无声的千言万语。他后来对外界轻描淡写地提了句“国际反恐合作的一个小插曲”,至于内情如何,听者自明。熟悉肖镇的人都知道,这位位高权重的父亲,此刻正处在暴怒的边缘,那是一种被触及逆鳞、有劲无处使的憋闷,远比完成重大项目后需要休假调整的“大姨夫”状态要危险得多。他对那些被极端思想洗脑、妄图撼动根基的狂徒,已然深恶痛绝。
时间悄然滑到7月2日。京城,肖家宅邸。
上午,肖承志刚在庄严的大会堂接受了“全国优秀组织成员”的表彰,荣誉加身。下午,他就必须启程返回天山,主持大局。短暂的团聚时光,弥足珍贵。
饭桌上,气氛温馨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凝重。李小云不停地给儿子夹菜,眼神里满是担忧和不舍。“小七,再多吃点这个,补气血的……那边条件艰苦,不比家里。”她絮絮叨叨,恨不得把整桌菜都塞进儿子的行囊。
饭后,李小云更是忙开了。她像所有上了年纪、牵挂远方游子的母亲一样,开始大包小包地收拾。吃的、用的、穿的,恨不能把整个家都搬去。更夸张的是,她几乎把肖镇珍藏的“小熊猫”和“华子”香烟清空了大半,要塞给儿子。
肖承志看得哭笑不得,心里暖流涌动。“妈,太多了,真带不了这么多。”他赶紧上前,从母亲手里接过那些烟,利落地挑出了一半放回原处,“这些给爸留着吧。”
一直坐在沙发上,看似在看报实则关注着母子俩动静的肖镇,微不可察地哼了一声,那股子无形的低气压才稍稍散去。
“李医生,行了行了,”肖镇放下报纸,无奈地开口,“承志八月份还要回来述职的,又不是一去三五年不回家。你让他轻装上任。”
李小云这才停下手,嗔怪地瞪了丈夫一眼,又理了理自己身上并不存在的灰尘,“知道了知道了,我再去楼上给他拿两双我新纳的布鞋,穿着舒服。”说着便匆匆上楼去了。
客厅里只剩下父子二人。肖承志看着父亲严肃的脸,试探着问:“爸,要不……我再捡两条出来?”
肖镇抬眼,锐利的目光扫过儿子,嘴角却难得地勾起一丝笑意:“臭小子,搁你老子面前还演上了?才从鬼门关回来,烟少抽点!”他站起身,走到书柜旁,打开一个特制的恒温雪茄柜,“这个给你,高希霸和大卫杜夫,都是顶好的货。抽雪茄不过肺,对你那刚养好的肺子好些。都给你备好了。”
他拿出四个精致的木盒,推到儿子面前。接着,肖镇的神情变得异常郑重:“承志,你跟我来书房。”
书房里,厚重的窗帘半掩着,光线有些幽暗。肖镇指着书桌上一个不起眼的黑色手提箱和一份厚厚的加密文件。
“小七,”肖镇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带着前所未有的语重心长,“过了八月,你肩上扛的,就不仅仅是天山军区的担子,而是国家西陲门户的安危。你不再只是一个冲锋陷阵的特种大队长,而是执掌一方、运筹帷幄的高级指挥员!明白这其中的分量吗?”
他走近儿子,宽厚的手掌轻轻拍在肖承志的肩膀上,那份沉甸甸的重量,让肖承志心头一颤。
“我和你妈……年纪都大了。”肖镇的声音里,罕见地流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和脆弱,“再也……经不起那种‘差点送走的消息了。战场上,你可以是猛虎,是指挥刀锋,但在爸妈这里,你永远是我们的小七。平安,比什么都重要!”最后几个字,肖镇说得异常缓慢而清晰,目光灼灼地盯着儿子。
肖承志喉头滚动了一下,挺直了脊梁,眼神坚定:“爸,您放心!我懂!儿子一定……平安完成任务!”
那天下午,在安静的书房里,肖镇对肖承志说了很多很多。从战略大局到人心险恶,从治军理念到为官之道,甚至是一些极为隐秘的线报和应对预案。这些话语,深沉厚重,饱含着一个父亲对儿子的期许、担忧和毫无保留的托付。就像多年前送长子肖功去万盛任职前的那次长谈一样。
带着父亲沉甸甸的嘱托、母亲塞得满满当当的关爱,以及那个装有特殊“物件”的黑箱和一份绝密名单,肖承志乘坐军用运输机,在引擎的轰鸣声中再次飞抵天山军区,正式全面履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养伤的三个月,他从未真正脱离岗位。依托父亲肖镇多年前主持构建、如今已迭代升级至世界顶尖水平的“中台”全域作战指挥系统,整个军区乃至全军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早已将潜在对手远远甩开。军用网络和情报系统,更是率先部分应用了量子加密通讯技术,确保了信息传递的绝对安全和高速。
肖承志归位后,立刻启动了酝酿已久的“清源”行动。整个行动分为三步:标定、锁定、清除。
“标定”工作在他养伤期间已由情报部门秘密完成,将盘踞在天山南北及周边复杂地域的暴恐网络关键节点、窝点一一找出。“锁定”阶段则是在此基础上进行更严密的监视、渗透和证据链固定,深挖其背后的资金链、人员链。至六月末,所有139个高价值目标及其关联脉络,已被彻底摸清,牢牢锁定在无形的天网之中。
7月7日,凌晨。天山军区地下深处,战情指挥中心。
巨大的环形屏幕上,清晰地分割显示着天山山脉的立体地形图,以及139个闪烁的红色光标点。每一个光点,都代表着一个已被锁定的高危目标。空气中弥漫着紧张而肃杀的气氛,只有电子设备低沉的嗡鸣和通讯频道里偶尔传来的调试声。
肖承志身着笔挺的作训服,肩章上的将星在屏幕冷光的映照下熠熠生辉。他端坐在环形屏幕中央的指挥席上,面容冷峻,眼神锐利如鹰隼。周围,各作战席位上的参谋、技术军官们屏息凝神,等待着最终命令。
“全体注意!”肖承志的声音通过内部通讯系统清晰地传遍指挥中心的每一个角落,沉稳有力,“现在对表!京城时间,凌晨4点03分58秒!”
“是!”整齐划一的回应声响起,所有人员迅速校准各自计时器。
“坐下!”肖承志命令道。他目光如电,扫过环形屏幕,最终定格在其中一个分区:“A03区域,准备情况?”
一名肩扛少校军衔、负责天基支援协调的军官立刻起立,声音洪亮地汇报:“报告零号!‘天眼系统已就绪,天基平台通讯畅通,精确制导单元激活完毕,随时可提供目标信息修正与毁伤效果评估!覆盖所有139个目标区域”
肖承志微微颔首,目光移向下一个区域:“A24区?”
“报告零号!A24区域所有地面特战小组、无人机蜂群编队、电磁压制单元已部署到位,完成最后校验!随时可执行清除任务!”另一名作战参谋起身汇报。
“报告零号!B17区准备完毕!”
“报告零号!C09区锁定目标,静默待命!”……
此起彼伏、铿锵有力的汇报声在指挥中心回荡,每一个声音都代表着铁壁合围已经完成。
当第139个区域确认准备就绪的报告声落下,整个指挥中心陷入了
第30章 承志伤愈归来:天山反恐风暴[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