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47章 的哥刘光齐见证崛起华夏[1/2页]

四合院局外人 高夫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2008年的夏天,京城仿佛一个巨大的舞台,处处洋溢着奥运盛事的喜庆氛围。
     大街小巷挂满了五星红旗和奥运五环旗帜,志愿者们身着统一服装穿梭在人流中,整个城市焕发着前所未有的活力。
     而刘光齐的出租车,成了这个舞台上一个小小的移动观察点。
     他那辆编号“京B·N7749”的复兴大众,默默地汇入四九城街头万辆出租车组成的洪流,成为连接这座古老都城与外部世界的一条细微却真实的纽带。
     车身擦得锃亮,车内一尘不染,座椅套是昨晚刚换的,还散发着淡淡的洗衣粉清香——刘光齐对这辆谋生的伙计格外爱惜。
     起初的几天,刘光齐对这份新工作还很不适应。
     多年规律的监狱生活让他对喧嚣的街道和繁忙的交通感到些许无措。
     内心多少还是有点抹不开面子,每当等红灯时,他总是不自觉地压低帽檐,生怕被熟人认出。
     他小心翼翼地驾驶着车辆,听着车载电台里不断播放的奥运信息和交通指引,恍惚间有种不真实的感觉。
     窗外是高耸的摩天大楼和熙攘的人群,与他记忆中十几年前的京城大相径庭。
     “师傅,去鸟巢。”一位中年男子拉开车门,带着浓重的南方口音打断了他的思绪。
     “好嘞,您坐稳了。”刘光齐熟练地打起空车灯,驶向北辰东路。
     这是他本周第六次前往奥林匹克公园。“您也是来看开幕式的?”
     “是啊,盼了一辈子了。”乘客兴奋地说,脸上洋溢着喜悦,“我是粤州来的,搞到一张开幕式门票,比中彩票还难啊!
     我们厂子里几百号人就我一人抽中了,大家都说我这是走了大运!”
     道路两旁,奥运旗帜迎风招展,志愿者的身影随处可见。
     刘光齐透过车窗望向那些正在指挥交通的年轻志愿者,不禁想起自己年轻时也曾这样意气风发,那时候唱着歌和老同学任我行不知疲倦的修粤交会展馆和酒店。那段岁月恍如隔世,却又近在眼前。
     刘光齐回来最怕见的是跨院的肖镇,肖镇算是他正宗的半个老师,他这个曾经的腐败分子感觉给肖镇丢了大脸。
     每次车子开到跨院附近,他都快速通过,生怕撞见肖镇。
     老同学任我行任大佬请他几次出去吃饭叙旧他都装鸵鸟,还是任我行亲自调北斗定位把这老头堵到。
     两位老同学才算聚在一起吃了顿饭。任我行现在是军部总装大领导,日常挺忙的,有时候他老师肖镇使唤他使唤惯了,也得跟在肖镇屁股后面干活。
     “光齐啊,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你这躲躲藏藏的像什么话!”任我行当时拍着他的肩膀,声音洪亮,“挺直腰杆做人,日子还长着呢!”
     奥运会开幕前一周,刘光齐在首都机场T3航站楼接到了一位特殊的客人——来自日本的山本老先生。
     山本先生头发花白,衣着考究,手中拿着一本厚厚的笔记本。上车后,他用流利的汉语说:“麻烦去奥林匹克公园,我想先看看主场馆的外观。”
     刘光齐有些惊讶于老人纯正的汉语:“您的汉语真好。”
     “我是早稻田大学东亚文化研究专业的教授。”山本微笑道,眼镜后的眼睛闪着智慧的光,“这是我第八次来北京,每次来都有巨大变化。
     1988年我第一次来时,长安街上自行车还是主力军呢。那时候哪能想到,二十年后的北京会是这般景象。”
     车经过北四环,全封闭版本鸟巢和水立方的雄姿映入眼帘。
     山本先生拿出相机,不停地拍摄着窗外景象,嘴里不住地赞叹。
     “不可思议,真是不可思议。”老人喃喃自语,“这些建筑不仅展示了华夏的技术进步,更体现了一种文化自信。看那个‘鸟巢,它没有刻意采用华夏传统建筑元素,却让人联想到华夏陶瓷的镂空工艺。”
     刘光齐有些惊讶于老人的洞察力:“您说得对,我们很多司机培训时也讲过,这些建筑是现代科技与华夏文化的结合。
     就说那鸟巢吧,它的钢结构编织就像老北京的手工艺品,既有现代气派,又有传统韵味。”
     “2008年京城奥运会开幕式将是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的缩影。”山本先生继续说,手指轻轻敲打着膝盖,“我研究华夏文化四十年,从未像今天这样感受到华夏文化的活力。这不是简单的复古,而是一种创造性转化。”
     下车时,山本先生递给刘光齐一张名片:“如果你有机会拉到外国游客,可以分享一些华夏文化的真实面貌。
     你每天都在这座城市穿梭,你的视角是独一无二的。”
     这番话在刘光齐心中激起久违的波澜。他捏着那张精致的名片,久久没有发动汽车。
     第二天,刘光齐在王府井接到了一对美国夫妇——布朗先生和夫人。他们是纽约的银行家,对华夏既好奇又抱有某些偏见。
     “京城比我想象中现代多了。”布朗夫人看着窗外的商业区,惊讶地说,“我以为会看到更多红色标语和自行车。这简直就像回到了纽约第五大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刘光齐微笑着回应:“京城确实有很多变化,但传统文化也在很好地保留和传承。您去看过胡同吗?
     前门那边还保留着老北京的风貌,四合院、糖葫芦、皮影戏,一样都不少。”
     “还没有,但我们计划去。”布朗先生说,调整了一下领带,“说实话,来之前我对华夏有些担心,但这里的氛围很开放友善。人们都很热情,志愿者英语说得很棒。”
     车经过故宫红色宫墙,布朗先生突然问:“司机先生,华夏人为什么对奥运会如此重视?在我看来它只是个体育赛事。”
     刘光思考片刻,回想起前一天山本先生的话:“奥运会对华夏来说不只是体育比赛,它是一个向世界展示真实华夏的机会。
     就像2008年京城奥运会开幕式,它将是对华夏几千年文化的总结,并向全世界传播着华夏文化的精神。我们等这个机会,等了一百多年。”
     布朗夫妇点点头,若有所悟。当车抵达目的地时,布朗先生多付了车费:“谢谢你分享的见解,这比官方宣传更有说服力。祝你今天愉快!”
     几天后,刘光齐又遇到了一位不同的乘客——来自非洲刚果的体育代表团成员。
     他们穿着色彩鲜艳的民族服装,一路上欢歌笑语,车厢里洋溢着欢快的气氛。
     “京城,好!”一位运动员用生硬的汉语称赞道,露出雪白的牙齿,“道路宽,建筑漂亮,人们热情!”
     刘光齐通过后视镜看到他们脸上的兴奋表情,不禁也被感染了:“祝你们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咱们华夏有句老话:友谊第一,比赛第二。”
     “成绩重要,但参与更重要。”另一位运动员说,比划着手势,“华夏帮助我们建设体育场馆,培训教练员。这是真正的朋友。华夏和刚果,好朋友!”
     奥林匹克中心区到了,运动员们下车前热情地与刘光齐合影留念:“我们会记住京城的热情!谢谢您,司机先生!”
     8月8日开幕式当天,京城沉浸在一片节日气氛中。
     从早到晚,刘光齐接送了一拨又一拨前往鸟巢的观众和嘉宾。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自豪和期待的笑容。
     傍晚时分,他接到了一位特殊的乘客——一位坐在轮椅上的残奥运动员。
     小伙子虽然双腿不便,但精神抖擞,眼神坚定。
     “我很幸运能够参加开幕式。”年轻运动员说,自己熟练地操控着轮椅上车,“华夏为残奥会做了大量无障碍设施改造,这体现了对社会每一个成员的关怀。这些天我去了很多地方,几乎没有遇到障碍。”
     刘光齐注意到京城确实发生了许多细微而深刻的变化:地铁站安装了直梯,公共场所有了无障碍卫生间,人行道设置了缘石坡道。
     这些变化他平时未曾特别注意,但今天经这位乘客一提,显得格外醒目。
     将运动员送到鸟巢指定入口后,年轻人在付车费时说:“谢谢您,师傅。体育的魅力不仅在于竞争,更在于它能够让人们超越分歧,团结在一起。今晚将是证明这一点的伟大时刻。”
     夜幕降临,开幕式即将开始。刘光齐收车早早回

第47章 的哥刘光齐见证崛起华夏[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