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东察合台汗座上,黑的儿火者面色阴晴不定。
大明朝廷突宣收复西域,攻打东察合台,令他措手不及。
先前攻哈密时,尚有“大明商队遭袭”这一借口。
虽是无中生有,但总算有个说法,尚能接受。
他们以收复西域之名,悍然进犯,显然未将东察合台汗国放在眼里,似乎以为胜利唾手可得。
“可汗,大明军队气势汹汹,据说已逼近哈密卫,我们不能坐以待毙!”
“仅三万人就妄图征服整个西域?即便那汉王的汉中军再勇猛,又岂能违背天命?”
“微臣以为,汉王不过是鲁莽之辈。
微臣请旨,召集西域各部族,率十万大军,于轮台城将明军一举歼灭!”
此时,枢密院院首、异密部首领怯马鲁丁面色阴沉地向黑的儿火者提议。
“好,此事便交由你处理,务必在轮台城下,将入侵的明军全歼!”
黑的儿火者的脸色这才稍有缓和。
十万对三万,加之怯马鲁丁乃勇猛之将,击败明军应非难事。
兵贵神速,首战西域,目标吐鲁番!
大明洪武二十六年九月十七,朱元璋与朱松父子率三万汉中军抵达哈密卫。
然未入城,哈密卫的城墙已令朱元璋震惊!
“这……这是水泥筑的城墙?”
他眼前的城墙,与天水关城墙无异,令他动容。
“确切地说,这是混凝土加固的城墙。”
“混凝土的硬度远超水泥!”朱松笑道。
自朱元璋命朱松镇守哈密卫后,他便未雨绸缪,用混凝土加固了城墙。
如今哈密城的防御力,远超昔日哈密国之时。
这坚固的城墙,即便是大明攻城大炮,也难以撼动。
混凝土与钢筋结合,大明火炮亦无可奈何。
更不必说其他攻打哈密卫,面对这钢筋混凝土的城墙,皆是徒劳!
“这混凝土城墙,较之石墙更为坚固?”
朱元璋闻朱松言,目光炯炯。
“确是如此。
儿臣实难想象有何敌方能破此城墙!”
朱松自信点头。
“甚好!”
“哈密卫有此坚壁,必为大明插于西域之心的一柄利剑!”
朱元璋满意频点头。
此时,哈密城门骤开,一队人马自城内疾驰而来。
为首者乃哈密卫守将杨赫!
杨赫已知朱元璋亲征大军将至,于城楼上遥见大军影踪,急率人出城相迎。
“臣杨赫,拜见陛下,万!”
杨赫至朱元璋车前,翻身下马,跪地行礼。
“平身。
杨将军,你我二次相见了吧?”
“朕记得初见你时,正值你护送摄影团队至应天府。”
相较于秦武、耿青,朱元璋与杨赫现实中仅二次会面。
“陛下所言极是。”
杨赫起身,态度恭而不卑。
此时,朱松亦步出马车。
“杨赫,先令大军入城,你有一日时间筹备后勤,大军休整一日,明日启程!”
朱松直言吩咐。
“遵命!”
杨赫应声,挥手示意,队伍列开,目送三万汉中军缓缓入城。
朱元璋与朱松入城稍憩,随即召集随军将领,部署后续攻势。
“老九,大军远道而来,是否多休息两日?”
此行自汉中府至哈密卫不过十日,朱元璋觉已甚速,甚至有些不真实。
况且不急于一时,他对朱松及汉中军充满信心,多休息两日亦无妨。
“无需等待,父皇,一日已足够大军恢复!”
“若非需先探明东察合台情形,儿臣几乎欲今夜即发兵!”
朱松轻轻摇头。
他之所以延一日,实则非为休整,十日急行军,对汉中军而言,微不足道。
“你急躁之性,与朕年轻时无异!”
朱元璋闻言,大笑不止。
兵贵神速,朱松欲速战,合乎情理,前提是汉中军能承受得住。
观汉中军现状,毫无问题!
由此可见,汉中军整体素质远超朝廷军,亦证明朱松治军之道确有奇效!
坚毅果敢,乃汉中军之根本。
不仅是朱元璋,就连蓝玉等淮西勋贵,亦对汉中军表现深感折服。
亲见汉中军之勇猛、训练之独特及其成效,远胜于听闻。
朱松则显得理所当然。
他欲传承后世军队之优良风气,不畏艰难、勇于牺牲,此乃两万五千里长征之精神!
相比之下,十日急行军,何足挂齿?
“杨赫,本王两日前已飞鸽传书于你,所探情报如何?”
朱松转向杨赫,直接问道。
“探子已出发两日,料想一两日内必有回音!”
杨赫连忙回应。
“好,按计划行事,待东察合台情形明朗,大军即刻进发!”
朱松点头称许。
此次送往哈密卫的物资,不仅包含三万大军数月的粮草,更有十八门出自汉中的神武大炮。
喜欢。
第522章 为首者乃哈密卫守将杨赫![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