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长宁倒没想到金旻对自己评价这么高,对此被夸得有些脸红了,其实他昨天也没有做什么,更多的是在维护自己人。
“大人,金福是本家的一个堂兄,之前也是苦水巷的人,但从小就仗着自己身高体壮欺负他人,后来不知如何勾搭上了县衙的一个捕役,由此生发了起来,先是开了肉铺,又做了汤饼生意……别的不说,但说一事,大人就知道金福可恨了。”
“几月前,曾有一个伶人路过金水县,那金福瞧上了人家,便以虚钱实契强占那伶人,未付典身钱反逼迫那伶人卖唱还债……”
随着金旻的讲述,刘长宁的目光越来越古怪,怎么有种看《水浒传》的既视感,金福就是“镇关西”,那个伶人自然是“金翠莲”了,就是不知道有没有“镇关西”。
应该是没有,不然金福早被三拳打死了。
“你所说可为真?”听完后,刘长宁又问了一遍。
“毫无虚假。”金旻信誓旦旦。
刘长宁又问道:“若有一日叫你上堂作供,你可敢去?”
“为何不敢!”金旻意气风发。
“好!”刘长宁点了点头,“只要你所说为真,我对金福定然严惩不怠!”
“多谢大人主持公道。”金旻又躬身行了一礼。
刘长宁这时伸手入怀,掏了一锭十两重的银子出来,然后递给他。
“大人这是何意?”看着白花花的银子送到面前,金旻不由惊了一下,一旁的老妇人也愣愣地看着,不明所以。
“我说过,喜欢听实话,这次你就说了实话,这是本官奖赏与你的。”刘长宁笑着把十两银子塞到他手里。
金旻呆呆地接住,然后像烫手的山芋一样手足无措:“大人,不是一两吗?为何是十两?”他昨天就在现场,知道大人立下的规矩是一两银子,而且他本身也不是冲着银子去的,完全是正义之心发作了,又见刘长宁是个好县令,所以这才投书告状。
“其中一两是因为你说了实话,还有九两,是本官资助你学业的。”刘长宁看了看他身上破旧的襕衫,还有想起他用来写字的纸,这年月读书可不容易,尤其是想要读很多书更加的不容易,需要钱,没钱买书,等于没读书。
金旻脸色变了又变,最后考虑到现实,终于接受下来:“小人多谢大人,日后大人但有差遣,小人定当全力施为,以报大人相助之恩。”
“日后的事就不必说了,好好努力读书,若是中了进士,也不枉你阿姆培养你一场。”刘长宁拍了拍他肩膀,说得金旻感动不已。
“好了,我也该告辞了。”刘长宁摆了摆手,踩着满地的鸡粪,转身离去。
“大人慢走,大人公侯万代!”老妇人在后面高声大喊,她从没见过如此亲近百姓的县令,以往别说县令了,就是一般的衙门皂吏也不会踏进这苦水巷里,怕腌臜。
“大人公侯万代!”金旻握紧手中的银子,也忍不住热泪盈眶,等出人头地了,一定要好好报答大人。
喜欢。
第322章 “镇关西”的既视感[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