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晚的手掌刚从黑盒表面抬起,金属的余温在指尖停留了两秒,随即冷却。她没有回头,直接走向战术板,指尖划过屏幕,调出三小时前的攻击波形图。数据流在她眼前滚动,0.2秒的自主频率调整被放大至中央,像一段被截断的呼吸。
“这不是巧合。”她说。
苏悦站在控制台旁,手指还搭在数据输入键上。刚才那场防御结束后,没人说话,也没人离开岗位。他们知道,警报解除不等于威胁消失。
林晚点开黑盒内部能量扫描记录,将内层符文环的震动曲线叠加在攻击波形之上。两条线在某个节点轻微重合,持续时间不足0.1秒,但足够说明问题。
“它回应了。”她说,“不是被动释放能量,是反馈。”
技术员凑近屏幕:“你是说黑盒有意识?”
“不是意识。”林晚摇头,“是机制。它在记录我们的节奏,也在记录攻击者的模式。刚才那0.2秒的调整,是它自己完成的——就像肌肉记忆。”
苏悦抬头:“所以敌人也在学我们,而它……在学敌人?”
林晚没回答。她闭眼,再次启动“心灵洞察之镜”。这一次,她的视线穿过黑盒的能量流,不是为了读取他人思想,而是捕捉那股外来的攻击意图。在她的感知中,那不再是单纯的频率冲击,而是一种试探性的触碰,像手指轻轻敲击门板,等待回应。
她看到了。
在意识深处,那股攻击波呈现出某种结构——不是混乱的脉冲,而是一个不断修正路径的试错模型。每一次变频,都发生在己方防御稳定后的第3.7秒左右,且跳跃方向始终避开最强响应频段。这不是随机试探,是延迟预判。
她睁开眼,声音很轻:“它们在等我们先出招。”
“什么意思?”苏悦问。
“前三次攻击,频率都在11.3Hz附近波动,我们用反相抵消应对。第四次,它们立刻跳到9.1Hz,但不是直接冲击,而是嵌入一段0.3秒的突变——那是测试我们是否会追击。如果我们调整输出,它们就能捕捉到我们的响应规律。”
她停顿一秒,目光扫过众人:“下一次,它们会更准。”
控制室内安静下来。有人低头翻看记录,有人反复回放数据。林晚走到战术板前,拿起红笔,在原有防御路径上划出三条分叉线。
“我们不能再只靠一个人掌控节奏。”她说,“黑盒的响应速度取决于链接者的神经同步效率,而我的负荷已经接近极限。如果下一次攻击在两分钟内连续发动三次,我无法保证每次都来得及调整。”
苏悦立刻明白她的意思:“你要分权?”
“分频段授权。”林晚点头,“把防御频谱切成三段,每段预设响应阈值和执行权限。A段由我主控,B段交给能同步呼吸节奏的成员,C段设置自动触发机制,当检测到特定频率组合时,无需人工确认,直接释放扰动。”
“可谁来负责B段?”
林晚看向苏悦:“你能跟上10.4Hz的节律,也能感知能量流动的断点。你不需要完全掌控,只需要维持团队的精神锚点。”
&n
第699章 战略优化破难题[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