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
战争胜利后,张萍儿和幸存返村的青梅竹马成婚,可二人只一起生活了不到两个月,丈夫又投身军旅,参与了解放全国的事业。
几年后,小有军功的丈夫得胜归来,光荣返乡,二人在建立的崭新国度中,在这个偏远的乡村里,度过了幸福的半年时光。可听闻外敌的嚣张气焰后,丈夫响应号召,出国御敌,此时她已经怀有身孕。
七个月后,丈夫的家书和抚恤金一同送回到这个村落。这一次,他没能亲自回来。
悲痛欲绝的张萍儿,几日后流产,差点自己也没挺过来。是道观里的大师帮着配了一些中药,开导了她很久,她才断了轻身的念头。后来母亲想着让她改嫁他人,她再三推脱之后,毅然上山。此后,没有张萍儿,唯有梦音。
大灾的那几年,梦音收养了最初的三个孩子,后面的几十年,陆续又收养了因各种原因相遇的“有缘人”,最终,她成了二十七个孩子口中的妈妈。
梦音大师一半的心力用在了孩子身上,另一半,就是花在了这间小小道观的存续上。虽隐迹归山,但处处都要开销,虽有一些村民帮衬,但大部分钱财还是靠观内的道友们自行筹措。
她对这方面的困难一笔带过,意思大概是,这是他们自己想做的事,所以遇到的困难都在预料之中,不足同外人道也。
渡过了最初的,最艰难的十来年,随着孩子们的长大成人,道观的境遇稍微好了一点。又接着筹措多年,终于将道观初步翻修到如今的大小,多余的建材,被捐给了同样破落的山下村小。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虽名声不显,但附近的村落都受到了道观的一些帮助。在那个医疗资源匮乏的年代,道观成了村民求医问药的一个重要选择。
而随着日子一点一点好过起来,道观便日渐清冷起来。梦音大师对此略有感怀,但更多的,还是高兴村民们的日子都好了起来,不再需要一个道观来托底。
对于道观的日益衰落,她表现得极为豁达,核心思想是,进山修行,修的是自己的心,帮助他人,同样是为了让自己的心灵得到满足,日益冷清,也只是冥冥之中终有定数,她和他们,只能尽人事,听天命。
我不太了解儒释道的典籍里都写了什么,但梦音大师的话都很好懂,都是我成长过程中,耳熟能详的“大道理”。学了那么多道理,真全做到的人,真的很少很少。
说起来,基金会的核心观念似乎也是如此,隐于黑暗,躬耕光明,虽然因为是大机构,不得不在某些地方“低俗”一点,但我目前在基金会遇到的,无论是这个世界,还是其它“可能性”里,都是一些“修行之人”。
“......”
“我们想请您说一段话,为这个记录片结尾。”
“结尾...用这句吧。”
她从床下翻出一个小匣子,打开后,里面是一摞信纸。她拿出最上面的那一封,这是她梦到的那位先烈,她的丈夫,最后寄出的家书。她指向其中一行,喃喃念道:
“如果我不能回来,请看向日出的方向,总有一天,阳光会很好。”
喜欢。
第495章 阳光会好[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