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里,“我”站在血红色的大地上,地面微微蠕动,四周满是红色的,随风飘扬的晶体。再往上,布满符文的天空中,几十数百道流星,正拖着尾焰,朝我奔来。
仔细去看那些“流星”,可以发现,它们并非石头,而是鲜活的生物,有些缓缓起伏着,像是沉睡时的呼吸。有的则张牙舞爪,不可名状的模样时刻向外界传递着恶意。还有的,似曾相识,比如某个“流星”,是由无数根蠕动的长线编织而成。
无论是何种构成,它们行驶方向的尽头,似乎都是“我”。不过还好,画面是“单调无趣”的,它们有坠落的气势,但与“我”之间的距离,始终不曾减少。
“Hey,boy。”
“啊,哦。”
“Girl来找你了,在门口。”
熟悉的声音,熟悉的苏醒,可那不似从前“美好”的噩梦,让我有点担心,今天要奔赴的那个任务。
——
美洲的这片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目之所见,皆是郁郁葱葱的林木和纵横交错的水系。与之相对的,这里人类的踪迹也比较少,相较于之前去的,东南亚那边的雨林,“原始”得多。
于后勤部门而言,这是件难得的好事,终于不用费力将一大堆的“证据”无效化。对我们来说,也算是件好事,因为道路不便,只能直升机一路送达目的地,自上而下地阅览雨林风光,既省了赶路的力气,也保障了心情的愉悦。
“肉眼来看,的确看不出区别呀。”
“嗯,和之前雨林里的一样,它与本地生态融为一体,只是借此吸收能量,如果不是意外发现,它真的不会被认为是异常。”
“或者说,祂已经成了这里的一部分,成为了地球的一员。”
经典问题,如果一个生物长的像人,行为举止像人,思维模式像人,但并不是由精卵结合发育而来,那它能被称作“人类”吗?生物学的答案,和社会学的答案,可能就不一样了。
同样的,如果雨林地下的那个存在,和整个大洲上的植物都建立了联系,甚至是将它们完全变为自己的一部分,并以“正常的方式”进行生命活动,我们是该始终将其看作“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灾祸,还是基于现实,认可祂成为生态的一部分?
看着繁盛的雨林,类似的,有的没的,奇奇怪怪的想法在脑海里快速闪过,比如说,如果能把“血肉枝叶”反向同化成类似的自然生态,是否就不用付出令人叹惋的诸多牺牲了......
不过再仔细想想,如果祂能同化整片雨林,接着同化整个大洲,甚至...那到最后,植物同化完了,大概率就会到动物了,人类,也会成为祂的一部分。
所以,“血肉枝叶”那种明目张胆的吃吃吃和“雨林”这种潜移默化的同化,到最后,好像也没多大差别。前者是一无所有,后者,则是徒留躯壳。
“我们最后,终究是要解决整个雨林下的存在吧。”
“如果可以,基金会不希望有这种人类根本无法...呜,揣测的力量广泛存在于这么大的一片土地,但现在,以及之后的很长时间,都很难有能力解决整个雨林下面的麻烦。”
第505章 雨林上下[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