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启二年,二月初九。
任凭各种势力在背地里暗流涌动,三年一届的会试终是在无数读书人翘首以盼的期待中,于京师贡院如期举办。
因为是天启朝的第一次34;科举34;,兼之在34;会试34;之后便要紧接着举办武科的缘故,上至大明天子朱由校和朝野间的衮衮诸公,下至市井间的寻常百姓,皆是对这场会试给予了万分的重视。
天色才刚刚大亮,随着沉闷的宫钟声悠悠响起,百十名手持兵丁的五城兵马司差役便于街道尽头出现,并在上官的指挥下,背朝身后拥有了两百余年历史的贡院,一副严阵以待的模样。
除了这些与往日34;狐假虎威34;模样大相径庭的五城兵马司差役外,贡院附近还布满了身着飞鱼服的锦衣卫,其腰间系着的绣春刀很是抢眼,举手投足之间便是散发着一股无形的威势。
但不知是不是时辰尚早的缘故,执掌锦衣卫多年的指挥使骆思恭却没有在贡院外露面,反倒是一名瞧上去不过三十余岁的缇骑在发号施令。
街道上有34;懂行34;的百姓早已认出,此人便是在过去一年不断被天子擢升,执掌北镇抚司的李若涟。
听说,这位便是锦衣卫未来的指挥使。
34;诸考生,严禁徇私舞弊,违者送有司衙门问罪,剥削功名。34;
抬头瞧了瞧头顶日益稀薄的晨雾,略微估算了一下时辰之后,锦衣卫北镇抚使李若涟便轻咳一声,满脸严肃的朝着贡院前,早已按照顺序排好队伍的34;举人老爷们34;呼喝道,眼神冷凝坚毅。
34;诸位,切莫聪明反被聪明误。34;
前些时日,宫中的王公公专门派人捎来了口音,声称天子对于这场34;会试34;看的极重,要他务必打起十二分警惕,不能出现半点差错。
此话一出,本是渐渐安静下来的人群便随之喧嚣起来,就连躲在远处看热闹的百姓们也是一片哗然。
这34;科举34;作为自隋唐以来,朝廷选拔34;人才34;的重要途径,为了防止考生徇私舞弊,历朝历代早已衍生出了对应的34;搜检制度34;,并在太祖朱元璋建国称帝之后被彻底完善,形成定制。
按照惯例,每次考试开始之前,考生们都会经过严格的搜身,并在进入贡院之后,统一换上由朝廷准备的衣物,以防34;夹带34;。
至于考生随身携带的纸墨笔砚以及日常所需,也会经过严格的筛选,尽量杜绝考生作弊的可能。
不过尽管如此,每次34;科举34;仍会出现心存侥幸的考生,其作弊的手段也是五花八门,层出不穷。
毕竟34;做官34;的诱惑力对于穷极一生都在读书的士子而言,实在是太大了。
为了惩治这些徇私舞弊的考生,朝廷也是不断加大惩治力度,并在嘉靖四十四年,一改之前不痛不痒的惩处,转而规定凡是在科举中舞弊的考生,一经发现,立即剥削此前拥有的功名,发配原籍为民。
靠着34;釜底抽薪34;的惩戒手段,朝廷本是有些猖獗的考场舞弊情况已是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仍架不住有34;鬼迷心窍34;者想要铤而走险。
&
第358章 会试开始[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