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业理解他的郁闷,两次遇匪,一次是有人蓄意为之,一次是在三不管地界,都算在安州头上是有些倒霉。
而且,劫的是天子宝物,又碰到御史台特使来巡,罪过怎么算都不小,的确让人焦头烂额。
他温润笑道:“公孙大人政务修明、法纪严肃、用兵如神,一路追击水匪至此,与我等合力将其一举全歼,保护天子宝物不曾有失,也还安州百姓一方安宁。您放心,我和谈大人稍后会在奏疏中言明此事!”
公孙寿一听这话,眼睛一亮,一改刚刚的垂头丧气,激动之下一把抓住了萧业的手臂,“萧大人没开玩笑?”
“不开玩笑。”
“不是反话骂我?”
萧业莞尔一笑,“萧某怎么会骂公孙大人。”
“哎呀!萧大人你……你这简直救我于水火啊!行!你这朋友能交,够义气!”
公孙寿高兴的髯须都抖了起来,为了证明自己不是懒政怠工,疏于体察民情,他拉着萧业沿着山路向前走去。
“萧大人请看,再往前走个五十丈,那道山梁就属于越州了,如果按你所说土匪的老巢在那边,那就是在越州辖地。
当然了,我不是推卸责任啊,这个黑心客栈的确是在我辖州境内,但萧大人我敢对天发誓,我真的没有接到过这块有人遇匪的诉状!”
萧业点点头,表示相信。
公孙寿注意到了前方弯道处燃烧的灰烬,好奇发问,这才知晓昨晚的战况激烈,在狄顺到前,萧业与一个江湖人竟打退了土匪的两拨冲击。
在听完萧业三次剿匪的妙计后,曾经浴血疆场的公孙寿不禁热血沸腾。
“好一个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好一个上屋抽梯关门捉贼!可恨,我来晚了,没有赶上,否则也能痛痛快快的打一仗!”
萧业笑道:“若是公孙大人在,我等只需在后方安坐便可。”
公孙寿哈哈大笑,畅快非常。笑罢,他见此处离人群较远,忍不住问出了心中疑惑。
“萧大人文韬武略,勇猛非常,又善于用兵,为何不从军报国?横刀立马,气拔山河,岂不快哉!
实话与萧大人说,我做州牧多年,时常梦回沙场。那金戈铁马,刀枪剑弩,虽有流血受伤,但都是看得见的兵器,你也知道对手想你死。
哪像这朝中,看似一团和气,说着升官发财,但转头暗箭就不知从哪方射来了!
这次若不是有萧大人施以援手,恐怕我要吃不了兜着走啊!”
萧业付之一笑,答道:“文当死谏,武当死战,无论从文从武,只要心怀社稷百姓,就是报国有门。公孙大人能够护卫安州政通人和,便是救了一方之民,不比沙场拒敌的功劳小!”
公孙寿听了此话,抚须颔首,目光如炬,感慨万千的说道:“萧大人言之有理,譬如萧大人这般,虽是文官却不乏英勇!
相州之行,撼动大周三十六个盐运司,四十八个铁冶司,迫使整顿,不知救了多少盐民矿工;安州之行,又为我安州百姓除去匪患,还民以安!
是啊,只要心怀百姓,哪里都是我大周官员的战场,又岂止边境厮杀!”
萧业微笑颔首,他不是没想过军功起家这条路。
但是大周将领只有领兵权,绝对的控制权一直牢牢把握在皇帝手中。
特别是十二年前“青州
第235章 李代桃僵[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