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821章 全域战备与火箭军的 “十万新兵”[1/2页]

穿越亮剑:从苍云岭开始 愚拙夫子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刘铮深知,这场反侵略战争的核心对手锁定在熊国与米国身上。他非常清楚,一旦米国这棵大树轰然倒下,那些依附其后的腐国、意国、高卢国、荷国和葡国等一干跟屁虫国家,必将随之土崩瓦解,失去继续顽抗的意志和能力。因此,整个战略布局的重中之重,必须聚焦于对米国和熊国进行有效防守与精准打击。
     战备工作的推进速度之快,令人瞠目结舌。短短一个月时间,跨越数大战区的庞大军事调动竟然已经全部部署完成,这简直就是一个奇迹!
     然而,这看似迅速的行动背后,实则隐藏着无数的艰辛与努力。虽然实际的部队行动仅仅用了一周时间就宣告结束,但那些隐藏在行动背后的交接协调、物资调配、阵地构筑等繁琐细节,却耗费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
     要将原本的防守兵力骤然提升四倍,这绝对不是简单的数字叠加或者部队换防那么简单。这其中涉及到对未来作战态势的深远考量和精密安排。每一个部队的驻扎地点、防御纵深、进攻轴线,都必须经过深思熟虑,一次规划准确,一步部署到位,绝对不能出现部队蜂拥而至、临时扎堆,然后再反复调整的低效局面。
     而这种高效的部署,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前敌战区司令员丁伟。他对辖区内的每一寸山川地貌、每一处战略要点都了如指掌,仿佛这些地方已经深深地印刻在他的脑海里。同时,他对整体战局的走向也有着精准而独到的把握,这使得他能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做出如此完美的部署。
     最繁重、最艰巨的任务,无疑落在了火箭军司令孙铭的肩上。他需要将麾下的火箭旅规模从原有的十个旅急速扩编至二十个旅,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巨大。
     虽然火箭军作为高技术兵种,其核心的技术骨干可以相对快速地集结到位,只要辅助操作岗位的士兵熟练掌握技能就能迅速形成战斗力,但孙铭对辅助兵种的要求同样严苛。他明确提出,每个辅助岗位的士兵,必须至少掌握一个相邻岗位的操作技能,确保关键岗位人员出现空缺时能随时顶替。
     幸运的是,孙铭手中握有一张关键王牌——他亲手打造的教导团和各旅所属的保卫团。火箭军的编制虽不像其他战区那般庞大臃肿,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教导旅自不必说,汇聚了全军顶尖的技术专家和具备特种作战能力的精英战士。而各旅的保卫团,则是孙铭极具前瞻性思维的产物,它们不仅是基地的守护者,更是专业技术兵种强大而可靠的储备池。
     从征兵工作刚刚开始的时候,这些保卫团的兵员就已经被设定了严格的筛选标准。这个标准不仅要求他们具备一定的文化基础,更重要的是要拥有成为技术兵的潜力。只有通过这样的筛选,才能确保进入部队的兵员具备良好的素质和发展潜力。
     当这些兵员正式进入部队后,他们将接受一系列系统化、高强度的专业培训。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学习到各种专业知

第821章 全域战备与火箭军的 “十万新兵”[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