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国此次的空军战备工作极其周密,在绵延的边境线以北五百公里纵深地带内,密集部署了多达二十三个永久性和临时性机场,构成了强大的前沿空中力量。尽管这些机场中最少也有两个团的兵力负责守卫,但对于苏英方面而言,三个关键的战略机场是势在必夺的目标。原因在于这三个机场不仅距离边境最远,规模最为庞大,囤积着海量的战略物资,更驻扎着强大的航空力量:六个轰炸机航空师的六百余架轰炸机、三个运输机航空师、三个战斗机航空师以及一个至关重要的战略侦察团。如此高的战略价值,自然使得其防卫级别达到了顶点。每个基地的核心守卫力量由两个常规步兵团和一个经过特殊强化训练的伞兵团组成。这个伞兵团尤为特殊,其训练体系完全借鉴了华夏伞兵的精髓,实际上,每名伞兵战士都是按照熊国特战队员的严苛标准进行训练和筛选的,是熊国陆军中当之无愧的精锐力量。
苏英的特种兵司令部,其存在意义就是为了啃下最硬的骨头。因此,面对这三个由重兵把守、尤其是包含精锐伞兵团的空军基地,苏英司令部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他们决定投入整整三个特战大队来执行此次突袭任务。若单纯比较作战人员的规模,这几乎是史无前例的比例——苏英特战司令部的一个大队,编制高达五千五百余名特战队员。这支力量极为纯粹,没有后勤或专职文官的设置,每一名成员都是经过千锤百炼、能随时投入战斗的精锐战士,其单兵作战能力与团队协作水平均属顶尖。
反观负责守卫机场的熊国部队,虽然名义上有三个团(两个步兵团加一个伞兵团),但总兵力编制不过三千余人。当然,熊军空军基地本身还配置有飞行员、地勤、场站等各类人员超过一万名,但这些力量在苏英特战司令部的突袭计划中被视为次要,并不在核心战斗力量的计算之内,他们缺乏必要的战斗训练和快速反应能力。
此次突袭行动最大的难点,无疑是熊国那个精锐的伞兵团。他们是基地内部防卫的核心,是保护核心设施和人员的最后一道坚实屏障。然而,这也恰恰是苏英特战队员们反复进行针对性高强度训练的核心课题。以楚科奇尔战略基地为例,其占地达30平方公里之广。虽然外围由两个步兵团负责保卫,但如此广袤的防区,当兵力分散部署到环绕机场的三公里警戒线之外后,根本不可能建立起足够密集、无死角的防御工事体系,只能依靠巡逻队、固定哨卡和有限的雷区进行警戒。
为了达成突然袭击的战术目的,大队长徐一航精心策划,决定采用“先内后外”的策略,避免过早惊动外围部队。对于外围的两个熊军步兵团,他仅留下两个中队的特战队员进行监视和迟滞,一旦内线打响,他们的任务就是制造混乱并阻断增援。他的核心计划是:只要成功消灭机场内部的核心守卫力量——那个精锐的伞兵团,外围的两个中队特战队员便能在后续行动中,配合内线肃清残敌,彻底消灭外围的两个步兵团。
徐一航大队长身先士卒,亲自率领着主力部队——八个中队的精锐特战队员,趁着夜色和复杂的地形,如
第859章 暗夜渗透:苏英特战尖刀直指熊国三大战略机场[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