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65章 张无忌的婚事[1/2页]

穿越1951 女儿养了一只猫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小时候,李旭东一直搞不懂那什么首长为什么要配警卫员,难道首长的命比别人的命要高贵?到了后来当了兵之后,才渐渐知道首长的含义。
     战斗力和指挥连续性是靠那些首长来保障的。
     一支部队没了主心骨,士气绝对不会高到哪里去。而且每位指挥员的风格不同,贸然改变风格,底下的军队可能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来适应。至于具有战略地位的大首长,那就更不用说了。
     到了后来,随着阅历的丰富,李旭东也明白了“君子不救,圣人则当仁不让”这句话的真正含义,学会了尊重他人命运,享受缺德人生。毕竟救人可以,但必须有个前提,那就是不能让自己身陷死地。
     人的名,树的影。李长河在缅甸的声望一日高过一日,究其原因,还是有个能谋划的爹和几个实干家的妈。
     有钱有人脉有资源,还用闪电般的速度娶了两个军队实权派的女儿做老婆。无论是亲近哪个超级大国的政客,都要卖几分面子给李家,至少在明面上,谁也不敢公开对他使绊子。
     计划很粗糙,但很管用,外部的事情妈妈们负责搞定,内部的事情两父子搞定。李长河的任务就是发表演说,对着缅甸的现状针砭时弊,争取收获更多的人心,然后耐心的等待老爹李旭东的大军浩浩荡荡杀到曼德勒,他再主持这场旷日持久的谈判,最后登上王座。
     李长河结婚的时候,李家的家长虽未出面,但新任家主李星河出面了,这就给足了女方面子。一个小国的小军阀,难道还真敢指望李家老家主出面不成。
     张无忌也要准备结婚了,对象还真是米脂的婆姨,长得那是一等一的漂亮,说是沉鱼落雁,闭月羞花,这话真不掺假。
     这女孩是米脂县城东桥河岔乡刘家峁村的,大名刘巧儿,勤劳、善良、朴实能干,汇集了华夏女人所有的优点。
     在张无忌看来,唯一的美中不足就是她的双手十分粗糙。这种女孩要是嫁给农民子弟,里外里绝对是一把好手。
     刘巧儿翻了年就十七岁。十二岁时家里就帮他定了亲,男方长啥样,她没见过。
     那时候的婚姻过程是颠倒的,很多人连面都没见过就定了亲,然后结婚进洞房。恋爱?当然得在结婚之后了。
     乡下人的观念很朴素,女孩子终究是别人家的,养到十四五岁就把她嫁出去,换回来的彩礼好给哥哥娶媳妇儿。
     等她十四岁即将准备结婚那年,男方突然得了肠痈的急症,在卫生院碰上了医生,见他疼得满地打滚,给他开了两片去痛片,又叮嘱他家人马上送他去县城,毕竟小小的卫生院压根就不具备开刀的条件。
     止痛片吃下去,当时好了些,家人也就不着急,四十里路到县城,得赶着牛车不是。结果还没到县城呢,这小伙子就一命呜呼了。
     有人骂她是白虎,说她是克夫命,还没过门就守了望门寡。所谓望门寡就是定了亲,结果男人离世,女方因此守寡。
     “白虎”,患无毛症女性的称谓,民间俗称“白虎”。一般女性无毛症大多是生理性,其体内没有重要病变,也不影响健康和生育。据调查,2.5%的女性完全无阴毛,12%的女性阴毛十分稀疏。
     古有“白虎克夫,青龙克妻”的说法。许多人认为白虎女不吉利、不能生育、不能给予男人爱、不能给家庭带来幸福,谁娶了白虎女会晦气不说,家庭也会遭恶运。
     刘巧儿是不是“白虎”,张无忌不知道,但既然认定了这个姑娘,白虎自己也照样娶!
     破四旧这么些年了,一些封建糟粕依旧顽固的盘踞在民众的大脑里,挥之不去。不管是不是干部身份,只要不是自己家里的小子娶媳妇儿,很多人都乐见其成。
     有些不信这些的,娶了这样的女儿家,日子过得红火还好说,要是遇到什么挫折,难免会疑神疑鬼的,说不定还会把气头撒在女人身上,不是打就是骂,没个好脸色。
     县委的刘主任顾念着一段香火情,还是写了封信给李旭东,把这个事说了个清楚。婚姻大事,李旭东不点头,刘主任就不信张无忌这个小奶娃敢私自做主。
     李旭东接到信的时候已经连行李都准备好了,本是直奔星城的,现在陕北必须去一趟,给这未来的儿媳撑撑腰。婚姻不是儿戏,关乎着女孩的一辈子。李家遵循古礼,“七出三不去”改成了“五出”,少了“恶疾”和“无子”。
     老爹要来?接到电报的张无忌愣住了,老爹这是干啥来了?是检查自己的作业?还是反对自己的这桩婚事?总不至于是特意跑过来看一趟刘爷爷吧。
     张无忌心里闪过无数念头,他知道老爹是个什么性子,反对婚事是不成立的,老爹不信很多迷信。单纯的来看望自己?那也是没可能的。难道是自己最近的懈怠惹得老爹不高兴了?
     “无忌,要我说啊,你爹应该是不赞同你的婚事,特意过来敲打你。”郑桐也不信迷信,但老一辈人信迷信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会的,我爹应该是来检查我这里的进度来了,也有可能是要出席我的婚礼。桐子哥、碧云姐,大家伙儿帮帮忙,打扫打扫卫生,咱们争取把知青点弄得漂漂亮亮的。”张无忌虽然不敢肯定,但自己老爹能过来,那还真是重视自己的标志。
     是的,李旭东很重视这个异姓儿子,他不仅是自己血脉的延续,老张家也要靠他撑起来。这是对张叔的承诺,刘主任也可以做个见证。
     榆林到了,这个昔日的九边重镇,看起来破破慥慥的,这里不仅有内地的建筑,还有匈奴人建造的统万城。
     李旭东一行八人,除了两个贴身保镖,剩下的五个都是上面派过来的同志。
     从榆林的领导那儿协调了两辆吉普和一台卡车,什么三转一响之类的,李旭东购置了两套。一套是聘礼,一套留给小两

第265章 张无忌的婚事[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