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艾利妹与罗舍正静坐于古村大厦的顶层办公室中,玻璃幕墙之外,城市的灯火如星河倾泻,霓虹与车流交织成一片流动的光影。
夜风轻拂,窗帘微动,室内一盏暖黄的台灯洒下柔和的光晕,映照在两人手中的书本上。。
他们手中捧着的,是刚刚印刷的《文化、产业与资本》正式版。书脊挺括,封面烫金的标题在灯光下微微泛光。翻开书页,墨迹尚未完全干透,仿佛还带着思想的余温。
这本书,凝聚了艾意无数个日夜的深思,在集团战略委员会闭门会议中,经由甄老点评,以及相爷推演,才最终敲定。它不是简单的汇编,而是一份将文化植入商业的行动纲领,是对“可持续发展”的深刻回应。
当艾利妹合上最后一页,她抬起头,目光落在对面罗舍身上:“罗哥,有什么想法?”
罗舍放下书,脸上浮现出一丝腼腆的笑:“大嫂,实话说,书里的理论我一时还吃不透,像‘符号资本‘文化再生产这些词儿,听着挺玄。可要是说到‘文化这两个字……我倒觉得,它一直就在咱们身边,从没走远。”
他顿了顿,眼神渐渐亮了起来:“你看咱们旗下的那些酒店,从门厅的雕花木门,到客房里的土布床品;从‘云归居‘溪山别院这样的包厢名字,到服务员一句‘阿妹,汤要添不?的方言问候——哪一处不是透着乡土的根脉?
更别说那几道招牌菜了:酸汤鱼用的是老坛发酵的米汤,烟熏腊肉挂在火塘边足足熏了三个月,合渣是用石磨一点点推出来的……这些都不是为了摆样子,而是祖辈传下来的活法。”
他声音低沉却真挚:“客人吃一口,不只是尝味道,更像是走进了一个故事里。有人吃完酸汤鱼,
第891章 文化赋能[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