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
尚书台,吏部曹。
周尚面露惊疑,看着手中的公函,上面的内容,让周尚有些心惊,这举止使堂内几名属官惊诧之余,彼此投去了探寻的目光。
周尚深吸了一口气,抬眼扫过堂下众人,遂起身朝堂外走去。
“这是出什么事了?”
“不清楚啊。”
“看起来事情不小,不然尚书断不会如此。”
“莫非是丞相府递来的?”
周尚前脚刚离开,几名属官就凑到一起低声议论起来。
别看几人,是吏部曹的属官,可出身都不简单,甚至有些族中长辈,是在朝担任要职的。
周尚就任吏部曹尚书不长,其舒县周氏的出身,使其在这个位置并不难做,在朝也是有一定影响力的。
这点比蔡瑁、蒯越、张允他们要强不少。
门第,看不见摸不着,但却真实存在。
作为汉室的权力中枢,这股风气比任何地方都严重。
“荀令君。”
周尚的声音,在尚书令署外响起,叫伏案忙碌的荀彧抬起头来。
荀彧眉头微蹙,心中却在思量。
他怎么来了?
周尚出任吏部曹,这是曹操的意思,按荀彧所想,因其侄周瑜投效孙策,出于一些考虑,即便要对周尚授职,理应避开要害,更别提还是尚书台这等要处。
但曹操并没有这样做。
周尚进尚书台,任吏部曹尚书,是曹操深思熟虑后才定下的,这是对其的一种补偿,是在给曹昂擦屁股。
曹昂在襄阳坐镇,以征东将军节制荆豫徐扬交五州,这前后推行的诸策众规,不可避免的影响到不少群体的权益。
这其中,有些是做了什么,有些却什么都没做,前者被曹昂揪出来,下场都不怎么好,毕竟他们的举止,威胁到了荆豫徐扬等地秩序安稳。
而后者,虽说在乱局中选择沉默、观望的人,但他们的情绪还是要安抚的。
除了周尚以外,还有蔡瑁、蒯越、张津等人,得到了对应的晋升。
中枢的权力分属,比在地方更要复杂。
尤其是受曹昂的影响,自荆豫徐扬交五州之地,有一批批在本地名望颇高的被调去中枢任职,或许在过去,他们在许都无论是影响力,亦或是话语权,都是徘徊在边缘的,在本地有名望,有影响,不代表出了本地还是这样。
而如今情况变了,一个是曹氏根基不断变强,此消彼长下,汉室宗亲及老臣的影响,就显得日渐式微了。
对于这两股势力,他们肯定不愿看到自己的影响力被削弱,不然的话,自身利益及宗族利益该如何确保?
这就使他们在暗中开始拉拢。
在这种态势下,看似是升迁,实则是驱逐的旧派群体,就被他们之中的一些人给看上了,这在先前是绝不会发生的。
奈何造化弄人。
这种事情是在私下进行的,表面上看不出任何异动,但暗流早已涌动起来,不过曹操似有所察觉了,所以就做了些举止。
政治就是这样,是在不断妥协下寻求突破的。
周尚步入署中,在荀彧的注视下,拱手行礼,神色凝重的说
第140章 大手笔(2)[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