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铸,以及洪州共和国总裁朱祁镛。
桌上摊着的联邦总理职权清单已被红笔圈出多处,最醒目的一条是 “统筹联邦跨洲项目审批”,这恰恰是众人担忧的焦点。
“朱徽煣的问题,不在于能力不足,而在于不可控。” 朱奠培率先打破沉默,指尖在清单上敲击,“岷国那场变法,他能被徐珵架空,要么是真无能,要么是藏得太深。
如果是前者,联邦的道路规划、矿产分配交给一个连本国政务都抓不住的人,不出三年就得乱套;若是后者……” 他没说下去,但在场者都明白其中含义,一个伪装弱势的野心家,远比公开的对手更危险。
朱祁钧点头附和,他从明国带来的密档里,详细记录了朱徽煣在岷国政变期间的表现:既未参与石亨的军事行动,也未反对徐珵的制度改革,全程以 “养病” 为由闭门不出。
“此人的政治智慧或许不在治国,而在自保。但联邦总理需要的是决断力,不是中庸之道。”
争论很快聚焦到一个激进方案上,由六大强国各派出一名资深顾问,组建 “联邦事务咨询委员会”,名义上为总理提供建议,实则掌握核心审批权。
朱祁锂提出的具体框架颇具操作性:顾问团需对跨洲铁路的站点设置、联邦教育基金的分配比例、跨国技术联盟的项目优先级拥有 “一票否决权”,总理仅负责流程性事务,如签署文件、主持例会。
“这不是架空,是补位。” 朱祁锂解释道,“越国推行君主立宪时,内阁与皇帝的权限磨合了无数年。联邦现在经不起试错,与其等朱徽煣出问题再补救,不如从一开始就搭好护栏。”
扬皇朱祁铸立刻表示支持,扬国的文化输出计划依赖联邦层面的教材审定权,由顾问团把关,能有效防止虞国的社会主义思想过度渗透。
“教育讲究‘策论与实操并重,联邦治理也该如此。顾问团的人选必须是有十年以上政务经验的老臣,确保每项决策都经得起推敲。” 他甚至提议,顾问团成员的任期应与总理任期错开,避免被同一届政府裹挟。
反对声来自朱祁镛与朱昭熙。洪州共和国作为联邦内唯一的共和政体,对 “强国垄断权力” 的倾向尤为敏感。
“我们花了两年时间制定宪法,核心就是‘大小国权利对等。” 朱祁镛语气强硬,“如果是六大强国直接派人接管总理职权,那中小藩国何必承认联邦宪法?洪州当年能从五国联盟站起来,靠的就是拒绝外部干涉。这个先例绝不能开。”
朱昭熙的反对则更具战略眼光。中小藩国的工业增速近年已达年均 12%,虽基数较低,但潜力不容忽视。
“压制小国的制度参与感,短期能保稳定,长期必生祸端。沈国当年组建小国联盟对抗大国,根源就是觉得联邦规则不公平。徐珵变法能成功,恰恰是因为岷国上下都认同一套新规则。现在我们亲手破坏规则,等于把更多小国推向对立面。”
喜欢。
第292章 联邦制度[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