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地担心着她的安危。
林小娅听了苏念的话,抬起泪水涟涟的眼睛,认真地听她讲解着自己的打算。
苏念说完,林小娅喃喃问道:“大棚?”
“啊对,建起大棚以后,咱们营地的蔬菜啊肉类啊,差不多能够实现自给自足。”
她皱着眉头叹了口气,“就是这玩意儿,得找专业技术人员来做技术指导才行。”
专家先入驻,先对这里进行一番实地考察,提供一些可行性方案。
审批不急,可以慢慢来。
林小娅止了泪,眼巴巴看着苏念欲言又止。
苏念心里一动,小声问道:“小娅姐,你有认识这方面的专家吗?”
林小娅手指绕着手绢,蚊子哼哼似地说了一句,“我大舅舅,他是我们那里农校的老师。但是现在……”
现在正在乡下劳动、接受再教育。
苏念眼睛一亮,一把抓住林小娅的手,“小娅姐,有方向就好了。你有你们公社那边的邮寄地址吗?”
林小娅吓得两眼发直,用力点头。
陆川回来的时候,告诉苏念,“我已经将你的想法跟团长说了,他已经亲自开车去了师部。”
现在整个大环境就不好,经济困难、粮食稀缺,经费也不足。
如果营地这边能够实现部分物资的自给自足,就相当于给各边省营地起到了一个模范带头的作用。
影响无疑是巨大的。
孟团长一听,摩拳擦掌一刻也等不得,匆匆叫上刘政委就出了营地,找领导汇报去了。
苏念将自己写好的一篇稿子递给陆川,“我写了点东西,你看看怎么样。”
是一篇动员稿。
上面用一种激昂慷慨的语气,叙述了边省军民一条心,不怕苦不怕难,鼓足干劲共建美好家园。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并引用了去年年底,报纸上发表的一些动员标语。
最后写了有些思想落后的人,哪怕关起门来写一万遍思想汇报,也不如到边省来领略一下祖国的壮丽河山、边省风光。
用劳动来改造思想、重新做人。
陆川看着看着,弹了下稿纸,低低地笑了,“你是想将那些老师和学者都弄到这里来?”
苏念拿回稿子,小心地折了起来,“不行吗?那可都是各行各业的人才啊。不用岂不是浪费了?”
“再说,你也给爸妈他们打个电话问问,有这方面的人才,尽量给咱们送几个过来。还有其他人,孟团长、刘政委他们,也都打听打听。多多益善,人多力量大嘛。”
她还想给海市东城公社的齐主任打个电话,让他给弄两个人过来。
这个时候的苏念也没想到,这样一篇动员稿,被报社的编辑稍微改动发表在省刊上之后,在各地引起了强烈反响。
很多接受思想再教育的老师和学者、研究员敏锐地觉察到了其中的良机,纷纷报名、誓师表决心,决意要到条件最艰苦的地方去。
锻炼并改造自己。
陆川也给京市打去了电话,在得知他和苏念的用意之后,陆爸爸只说了句让他放心,人的事他想办法。
苏念也给海市的齐主任打去了电话。
并让陆河青以他的名义,给林小娅舅舅所在公社写了一封信过去。
一个月后,陆河青就打了电话过来,说是从各地响应号召过来的人已经到了一批,正集中在车站,等着营地的车去接……
喜欢。
第92章 招募人手[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