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晨雾像轻纱裹着瀛州城,城墙上的垛口在雾中若隐若现。李二郎带着十名粮道兵,正沿着城墙检查临时粮囤 —— 这些粮囤是用土坯砌成的圆形堡垒,囤顶盖着双层油纸,边缘用麻绳系在城垛上,昨夜的寒风虽烈,油纸却纹丝不动。“队长,这囤底的艾草该换了。” 一名士兵蹲下身,拨开囤底的干草,露出受潮发黑的艾草,“再用下去,粮食怕是要发霉。”
     李二郎点头,让人搬来新晒的艾草。这些艾草是张三昨天从濠州运来的,带着阳光的暖意,铺在囤底时,淡淡的草香驱散了雾中的潮气。“每半个时辰检查一次囤顶,” 李二郎拍了拍士兵的肩膀,“雾天潮气重,油纸要是漏了,立刻报给我。” 他望着城墙下的粮道,雾气中隐约能看到运粮车的影子 —— 那是王阿福带着新一批物资来了,心里悬着的石头终于落了半块。
     城门口,哈桑正带着斥候整理装备。他们每人背着重甲,腰间别着短刀,手里握着绘有辽军据点的地图。“这次去探查辽军的粮道,务必小心。” 哈桑将竹制望远镜递给身旁的斥候小队长,这望远镜是楚州工匠特制的,镜筒用硬木掏空,两端嵌着磨制的水晶片,能看清三里外的动静,“看到辽军粮车,别惊动他们,记清路线和人数就好。”
     斥候们应声出发,马蹄踏过雾中的石板路,发出清脆的声响。哈桑站在城门口,望着他们的背影消失在雾中,心里有些忐忑 —— 辽军接连三次阻截失败,肯定会加强粮道防守,这次探查怕是不会顺利。他转身走向城内的据点,准备和张三商量城防加固的事,刚走两步,就看到王阿福赶着牛车,在雾中艰难前行。
     “阿福,路上没遇到辽军吧?” 哈桑迎上去,帮着稳住牛车。王阿福擦了擦额头的汗,笑着摇头:“路上很安静,就是雾太大,走得慢了些。” 他指着车上的物资,“李师傅让我多带了些石灰和麻布,说瀛州的粮囤需要加固,还有这些草药,是给受伤士兵准备的。” 哈桑接过草药包,心里暖暖的 —— 有泗州和濠州的支援,瀛州的防御只会越来越稳。
     午间的阳光终于驱散晨雾,照在瀛州城内的练兵场上。张三带着民夫,正在给粮车加装 “防滑轮”。这些车轮原本是木制的,在结冰的路面上容易打滑,张三让人在轮缘外侧钉上铁皮,又在铁皮上刻出纹路,“这样就算走在冰面上,也不容易滑。” 他踩着木梯,仔细检查每一颗铁钉,“粮车是北伐的命脉,一点都不能马虎。”
     练兵场上,粮道兵们正在进行 “负重防御” 训练。他们每人背着五十斤重的粮袋,手持竹矛,在张三画的石灰圈里演练防御阵型。李二郎站在一旁,手里拿着竹鞭,不时纠正士兵的动作:“出矛要快,收矛要稳!” 他示范着刺向身前的稻草人,竹矛精准地刺穿稻草人的胸膛,“辽军要是冲进来,你们就得这样,一下制敌!”
     城墙上,王晏之派来的参军正在查看粮储情况。他翻开宝儿送来的账册,上面详细记录着每一批粮食的入库时间、数量和储存位置:“瀛州现有耐盐禾五千石,慈姑糕三万斤,足够支撑一个月的消耗。” 参军满意地点点头,对李二郎说:“王大人让我带话,下个月会再调五千石粮食来,你们只管守住瀛州,后勤的事不用操心。”
     李二郎听后,心里更有底了。他带着参军来到城墙下的防御沟,沟里埋着竹制的尖刺,沟沿上摆着拒马,“这些都是张三师傅设计的,辽军要是攻城,先得过这道沟。” 参军蹲下身,摸了摸沟里的尖刺,笑着说:“你们的防御做得很周密,王大人没看错人。”
     傍晚的风渐渐起了,吹得城墙上的旗帜猎猎作响。哈桑带着斥候回来了,他们浑身是泥,脸上带着疲惫,却难掩兴

第423章 瀛州固防与辽情探查[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