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的土坡 —— 坡上有两名辽兵,正举着望远镜(辽军从西域缴获的简易玻璃镜)观察四周。哈桑示意士兵们隐蔽,自己和耶律忠则换上辽军号服,装作 “巡逻兵”,慢慢靠近土坡。“奉萧挞凛大人令,巡查斥堠线。” 哈桑用辽语喊道,手里还晃了晃仿制的辽军令牌。
     斥堠的辽兵没多想,刚要起身行礼,就被哈桑和耶律忠用短刀抵住咽喉:“别出声!” 两人将辽兵绑在坡后的树丛里,嘴里塞着麻布,还特意将他们的望远镜拿走 —— 没了望远镜,后面的斥堠线就难以及时发现异常。
     夜色渐深,哈桑的队伍避开第二、三道斥堠线,终于抵达桑干河浮桥附近。浮桥由十几艘木船连接,上面铺着木板,两侧的木柱歪歪扭扭,果然如耶律忠所说,底部已有些腐朽。“动手!” 哈桑挥下长枪,两名士兵立刻架起小型投石机,将五十斤重的石块抛向浮桥的木柱。“咚!” 石块砸在木柱上,木柱晃动了一下,木屑簌簌掉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守桥的辽兵听到动静,立刻举着火把赶来。“放箭!” 哈桑喊道,轻骑兵们举起神臂弓,羽箭朝着火把方向射去。辽兵们吓得赶紧熄灭火把,在黑暗中乱作一团,根本不敢靠近浮桥。哈桑趁机让士兵们再抛几块石块,砸得木柱更晃,才带着队伍悄悄撤退 —— 目的已达到,浮桥虽没塌,却也无法再通行,萧挞凛的退路暂时被断。
     与此同时,居庸关的归降辽兵营地里,耶律沙正与几名辽军将领交谈。王晏之特意让人给他们安排了干净的帐篷,还送来热饭热菜,没有半点虐待。“萧挞凛生性多疑,咱们就算回去,也会被他治罪。” 耶律沙叹了口气,“不如真心归降大宋,将来北伐收复燕云,咱们还能回家。” 几名将领纷纷点头 —— 他们大多是燕云汉人,本就不愿为辽人卖命,现在又看到大宋善待降兵,早已没了反抗之心。
     天快亮时,晨雾再次笼罩居庸关。哈桑的轻骑兵队伍返回,带来了袭扰浮桥的消息:“浮桥的木柱已被砸得松动,辽军至少要修半个月才能用。” 王晏之听后,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好!这下萧挞凛成了瓮中之鳖,咱们可以安心准备攻城了。” 他让人将这一消息写进《北伐战报》,派快马送往汴京,同时下令:“全军休整三日,三日后续北伐,直取幽州!”
     晨雾散去,阳光普照,居庸关的练兵场上,士兵们开始了最后的休整训练。归降的辽兵们已完全融入队伍,与大宋士兵一起练习骑射、演练阵法;工匠们忙着检修攻城器械,三弓床弩的弓弦被重新绷紧,投石机的木臂被加固;民夫们则在关前的空地上开荒,翻起的黑土散发着新鲜的气息。
     王阿福站在开荒的地块旁,看着归降的汉人步兵们播种耐盐禾种,心里充满了期待:“等这些禾种发芽,咱们居庸关就有自己的粮了。” 他从怀里掏出李四写的 “种植手册”,递给负责开荒的士兵:“李师傅说,这禾种要浅播,浇水不能太多,遇到虫害就撒些石灰。” 士兵们接过手册,认真地翻看,脸上满是干劲。
     居庸关的关楼上,王晏之、赵德明、杨继忠并肩站着,望着远方的幽州方向。风从幽州吹来,带着桑干河的水汽,却再也没有了往日的肃杀。“用不了多久,” 王晏之轻声说,“咱们就要从这里出发,攻克幽州,收复燕云,让大宋的旗帜,重新插在这片土地上。” 赵德明和杨继忠点头,目光坚定 —— 居庸关的胜利,只是北伐的开始,更大的挑战还在前方,但他们有信心,有决心,打赢每一场仗,实现收复燕云的伟大目标。
     这场居庸关的战后整备,不仅加固了关隘防御,整合了归降兵力,还获取了幽州的关键情报,切断了辽军的退路。而在居庸关的每一个人,无论是士兵、工匠、民夫,还是归降的辽兵,都在为即将到来的幽州之战做着准备。他们知道,收复燕云的道路还很长,但只要团结一心,步步为营,就一定能实现这个几代大宋人梦寐以求的目标。
    喜欢。
  

第445章 居庸固防与幽蓟侦踪[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