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吕止冬和刘四儿聊了一会儿,就要起身回家了。
她要赶在天黑之前回家,不仅是因为安全问题,更重要的是,家里还有老人和孩子等待她的照顾。
刘四儿的大儿子刘肥已经到了弱冠之年,更加落实了阿锦的猜测,刘四儿和吕止冬年龄差距实在是悬殊。
阿锦发现,吕止冬竟然能教小儿子刘泽念书识字,难不成她是落魄的贵族?
因为刘四儿不在,全家人的生计都落在了吕止冬一个人身上。
第二天一早,吕止冬发现米缸已经见底了,于是挎着篮子来到娘家借米。
情况让阿锦大跌眼镜。
吕止冬的娘家非常气派,显然是名门望族。
随着吕止冬与父亲的交谈,阿锦才知道父亲在一次宴会上注意到了刘四儿,看他龙首凤目,俨然一副帝王之相,于是将自己的大女儿嫁给了他。
吕止冬自幼跟随父亲读了些书,在母亲的教导下,熟读《女则》《女训》,俨然是在制度与道德牢笼里成长起来的女人。
在他们所处的社会,奉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也就是说,他们的婚事由自己的长辈做主,自己无权决定。
阿锦撇撇嘴,自己的事情自己都不能决定了,感情孩子就是父母的附庸呗。
就这样,因为父亲的相面之术,吕止冬被迫嫁给了刘四儿。
在男人眼里,刘四儿爱好交友、放荡不羁,是一个非常具有豪情壮志的人。
在女人眼里,刘四儿好吃懒做、爱说大话,是一个善于给自己找借口的男人。
吕止冬因为受到道德的约束,奉行从嫁从夫的理念,所以时时刻刻都把刘四儿放在心上,事事以他为先,显然是贤妻良母的模样。
吕止冬原本以为自己的日子就会在灶台锅后流逝,没想到事情在刘四儿当村长的那一年发生转折。
刘四儿因为朋友众多,在新一届的村长选举中被任命为村长。
次月,刘四儿奉命押送壮丁前往北方服劳役,没想到半路遇见洪水,冲垮了石桥,延误了抵达的日期。
按照朝廷的律法,延误日期者要处以死刑。
面对如此苛刻的律法,刘四儿解开了壮丁脚腕上的镣铐。
“兄弟们,哪怕我们到达了北方,也只有死路一条,朝廷苛政、君主暴虐,不如我们就地起义如何?”
“谁也不是天生的皇帝,凭什么他们能当,我们不能?凭什么他们吃肉,我们连草根树皮都吃不上?”
阿锦摩挲着下巴,这个刘四儿,反差有点儿大呀。
刘四儿的振臂高呼,如同水滴滴进了滚烫的热油锅,瞬间激发了壮丁们的万丈豪情。
“刘村长说得对,我们要把那皇帝拉下龙椅,自己也要当当皇帝试试!”
天下百姓苦朝廷苛政久矣。
刘四儿的队伍逐渐壮大,从几十人壮大到几百人,再从几百人壮大到几千人,最后,竟然从几千人壮大到上万人。
他们一路攻城掠地,占领一座城池后,就杀光、抢光、烧光一座城池。
简直就像土匪下山。
喜欢。
第一百四十章 双面刘四儿[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