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且不说初级曲谱和高级曲谱完全就是两张谱子。
     独奏、合奏、交响乐的谱子也各有千秋。
     但在乐器这条路上。
     初学者打好基本功。
     越往原作身上靠,越有名气。
     大师则是在炉火纯青之后,再在演奏中加入自己的情感和理解。
     越传神、越有个人风格,名气越大。
     弹得再像也是别人的。
     但想学好,就得先弹得像。
     怎么弹得最像呢?
     除了熟练的基本功和高超的技艺。
     还得多听原曲,多扒原谱。
     此时此刻,有一份某某着名音乐大师原创手稿。
     但是笔触略微凌乱。
     记录曲谱音符的手法多带了个人习惯,与如今所熟知的谱写方式略有不同。
     这个时候,就需要老师出面,从作者的生平讲到他的某些个人习惯,由曲谱背后的故事引入主题,最终一段一段掰开了揉碎了让学生们消化。
     当然,这些课程基本只会出现在国内知名大学某某教授的某场讲座之下。
     但京里国际音乐学院的学生却是从初中开始,就已经接触到这种层面的知识和理论。
     同时,这也是柏鸢的弱项。
     毕竟吴舒婕只能教给她演奏的技巧。
     这些更为专业化、系统化的理论知识,只有在学校才能学到。
     剩下三分之一的时间,自然就是实践课。
     如果按照专业艺考等级划分,能在音乐学院学习的,早在小学就已经达到专业十级的程度。
     倒不如说这才是入学的基本条件。
     普通人器乐之路的终点,同样也是他们器乐之路的起点。
     在此基础上深造,研学。
     柏鸢最开始学琴是为了锻炼身体陶冶情操,并不是要真的往音乐这条艺术之路上前行。
     即便练习多年,也仅仅是习惯使然的兴趣。
     所以还没参加过任何一场专业级别的艺术考试。
     仅有的几次公开演奏,也是在幼儿园的毕业典礼,小学开学仪式和毕业仪式上演奏。
     但这仍不影响她的专业性。
     当她架好琴身,搭好琴弓的时候,老师也不免露出满意的微笑。
     对于他们来说,有时候仅仅只是一个照面,凭借架势,就能看出学生的基本功、专业素养如何。
     但当她熟练展示各种技巧,揉弦、拨弦、琵琶跳弓、人工梵音、顿音、连顿音、下连顿音的时候,也不免露出一丝惊艳。
     尤其是在得知,她只每天早晚各练一到两个小时,授课也才一周两次,每次也才两三个小时的时候。
     都觉得有点不可思议。
     怎么说呢。
     这种程度的训练在他们看来不过是随便玩玩的程度。
     但正是‘随便玩玩,就几乎能和他们高强度苦练后的成果相媲美,专业程度不相上下。
     这就让他们有点难蚌了。
     虽然情感不到位,但技巧高超啊!
     这个年纪的孩子,再天才,又有几个能和真正练习了四五十年的大师相媲美的。
     不过是比同龄人更出色,比一般人更专业,比常规更惊艳罢了。
     而最

第79章 随便玩玩[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