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一百零九章 山河路遥遥[2/2页]

绣骨贞心 阿林不怕冷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br/>     秦护卫接过“宋”字旗,看着上面工整的针脚,心里一阵温暖:“多谢姜姑娘,有了这面旗帜,咱们就算遇到再多危险,也能守住!”
     他们在婺州的军营里休整了几日,秦护卫和护卫们的伤口渐渐愈合。期间,姜承瑾也没闲着,帮军营里的将士们缝补破损的铠甲和号服。她还教军营里的妇人绣“宋”字旗,告诉她们:“这旗帜绣在衣服上,既能让将士们分清敌我,也能让他们知道,后方的百姓在等着他们平安回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离开婺州后,他们继续朝着江淮前进。一路上,姜承瑾看到了不少因战乱而破败的村庄,也看到了百姓们自发组织起来的乡勇——有的百姓拿着锄头,有的拿着菜刀,还有的拿着木棍,虽然武器简陋,却个个眼神坚定,誓要保卫自己的家园。
     走到楚州境内时,他们遇到了岳飞麾下的一支军队。当士兵们听说姜承瑾是要去前线为将士们刺绣时,纷纷围了上来。一名士兵从怀里掏出一块破损的绣帕,不好意思地说:“姜姑娘,这是我娘给我绣的帕子,前些日子作战时被刀划破了,您能帮我补补吗?”
     姜承瑾接过绣帕,帕上绣着一朵小小的兰花,针脚细密,显然是母亲的心意。她点点头,拿出针线,小心翼翼地补着帕子。她用金线在破损的地方绣了一圈花纹,既掩盖了裂痕,又让兰花看起来更加鲜活。士兵接过补好的帕子,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只是一个劲地向姜承瑾道谢。
     秦护卫看着这一幕,对姜承瑾说:“姜姑娘,您看,您的针线虽然小,却能给将士们带来这么大的鼓舞。咱们陛下派我们护送您,真是太对了!”
     又走了几日,他们终于抵达了江淮宣抚使司的驻地——扬州。此时的扬州,经过两次保卫战的洗礼,虽然城墙上还留着战争的痕迹,却处处透着生机:将士们在城墙上操练,百姓们在城里摆摊做生意,孩子们在巷子里追逐嬉戏。姜承瑾看着眼前的景象,心里满是欣慰——这就是她想要守护的山河,想要守护的百姓。
     她刚到扬州,就被江淮宣抚使司的官员请到了府衙。官员告诉她,如今扬州的将士们正需要绣娘赶制新的“岳”字旗和号服,恳请她留下来帮忙。姜承瑾欣然应允,她说:“我来这里,就是为了给将士们做事,只要能帮上忙,我就不走了。”
     秦护卫见姜承瑾已经安全抵达扬州,且有了安稳的住处和事情可做,便对她说:“姜姑娘,我们的任务已经完成,接下来要回临安向陛下复命了。您在这边一定要保重身体,若是遇到危险,就去找岳将军或者刘都统,他们一定会帮您的。”
     姜承瑾点点头,拿出自己连夜绣的一幅《平安图》,送给秦护卫:“秦大哥,这幅图送给你们,感谢你们一路上的照顾。希望你们回临安的路上一路平安,也希望大宋的山河,永远平安。”
     秦护卫接过《平安图》,眼眶有些湿润。他和护卫们向姜承瑾行了一礼,便转身离开了扬州。姜承瑾站在府衙门口,看着他们远去的背影,心里满是感激——若不是有他们的护送,她或许还到不了扬州,也无法继续用自己的针线守护山河。
     接下来的日子,姜承瑾在扬州的绣坊里忙碌起来。她带着一群绣娘,每天赶制“岳”字旗和号服。她把在途中看到的百姓抗金的场景、将士们英勇作战的模样,都绣进了旗帜和号服里——有的旗帜上绣着百姓扛沙袋堵城墙的图案,有的号服上绣着将士们冲锋陷阵的身影。将士们看到这些旗帜和号服,士气大振,都说:“有姜姑娘和百姓们在,咱们一定能把金军彻底打跑!”
     夜里,姜承瑾常常会站在绣坊的窗前,望着北方的天空。她手里握着那枚铜制护心镜,心里暗暗发誓:她要一直留在扬州,一直用自己的针线,守护着这片土地,守护着大宋的山河,直到金军被彻底打跑,直到天下太平的那一天。
     而远在临安的赵构,收到秦护卫的复命,得知姜承瑾已安全抵达扬州,且在为将士们刺绣时,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看着窗外的景色,喃喃自语:“有这样的百姓,有这样的将士,大宋何愁不兴?扬州何愁不守?”
     此时的扬州,绣坊里的烛火依旧亮着,针丝穿梭的“沙沙”声,伴着城外将士们的操练声,构成了一幅最动人的山河守护图。姜承瑾知道,她的绣途还很长,她的针线,还要继续为大宋的山河,绣出更多的希望与安宁。
    喜欢。
  

第一百零九章 山河路遥遥[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