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方式——像蒙古包一样可以拆卸折叠,装进特制的皮囊里挂在马背上。
34;这才真正适合牧区!34;巴特尔看到图纸时赞叹道,34;比那些笨重的铁疙瘩强多了!34;
第一台可折叠式34;牧民之友34;在汪璒病愈当天试制成功。整个牧区的人都来围观这个神奇的机器——展开时像只展开翅膀的鹰,收起后不过两个马鞍大小。孩子们围着它又唱又跳,称它为34;会变形的铁马34;。
测试那天,草原上阳光明媚。汪璒亲自操作新机器,看着它轻巧地滚动,将生命的种子一粒粒送入黑土。改进的防尘设计让链条运转顺畅,新配方的胶囊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34;成功了!34;路杊挖开几个播种点检查后大喊,34;株距误差不超过1厘米,胶囊完好率100%!34;
庆功宴上,哈森老人将一碗特制的药茶递给汪璒:34;尝尝,用你父亲的方法改良的。34;
茶汤清澈微苦,回味却有一丝甘甜。汪璒惊讶地发现,这味道竟和周维民寄来的中药有七分相似。34;这是......34;
34;当年你父亲留下的配方,34;哈森笑道,34;他说总有一天,他的孩子会回来完善它的。34;
汪璒捧着茶碗,望向远处正在试用新播种机的牧民们。夕阳将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与草原上摇曳的野花交织在一起。她想起父亲笔记中的一句话:34;真正的进步不是取代传统,而是让古老智慧在新的土壤里继续生长。34;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夜幕降临,篝火点燃。汪璒坐在哈森和乌云塔娜中间,看着牧民们载歌载舞。她的肺部不再疼痛,呼吸间满是草原夜晚特有的清冽。笔记本摊开在膝头,最新一页写着:
34;亲爱的爸爸,今天我找到了您当年未能找到的平衡点。就像牧民转场时既要知道目的地,也要计算草场和水源一样,生命的牧歌需要节奏与智慧......34;
通知函送到阿尔善牧区时,汪璒正在教乌云塔娜使用显微镜。牛皮纸信封上鲜红的公章让巴特尔紧张地搓着手,仿佛捧着块烫手的炭。
34;全国少数民族医学技术交流会?34;其木格磕磕绊绊地念着标题,34;特邀汪璒同志就蒙汉结合医疗实践作专题报告......34;
帐篷里瞬间炸开了锅。这个由卫生部主办的会议将在北京召开,受邀的都是各省顶尖的医学专家。随信附上的还有一份汪璒整理的《牧区常见病防治手册》复印件,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卫生部领导的批注。
34;你要去北京了!34;乌云塔娜一把抱住汪璒,又突然松开,34;等等,你哪有像样的衣服参会?34;
汪璒低头看看自己磨破的袖口和沾满药渍的裤子,这才意识到问题。在牧区待久了,她早忘了城市里的着装规矩。
34;交给我们吧!34;巴特尔一拍大腿,34;哈森爷爷有块珍藏了多年的绸缎,其木格她娘是牧区最好的裁缝!34;
那天晚上,整个牧区像准备那达慕大会一样忙碌。哈森取出了压箱底的银蓝色绸缎——那是他年轻时用三头羊换来的,本打算给女儿做嫁衣。妇女们聚在最宽敞的蒙古包里,按照乌云塔娜从杂志上剪下的样式裁剪缝制。男人们则翻出珍藏的银饰,精心打磨成腰带和头饰。
汪璒坐在角落,面前摊着准备汇报的材料。牧民们为她准备的不仅是衣服,更是一份沉甸甸的期待——他们希望草原的智慧能被外界真正理解和尊重。
34;试试看。34;深夜,乌云塔娜捧着一件闪着银光的蒙古袍走来。袍身是如湖水般的蓝色,袖口和衣襟绣着传统的34;回34;字纹,银质腰带上挂着药囊和针包,既传统又实用。
喜欢。
第288章 草原上的铁玫瑰:女知青改造北大荒实录 玖[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