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34;
书页间夹满了彩色便签,空白处写满批注。汪璒翻阅时,一张照片滑落——年轻的徐远舟站在藏族村落里,身边围着一群手捧草药的孩子。
34;去年在青海做的田野调查。34;他有些不好意思,34;可惜学院认为这些39;非主流研究39;难登大雅之堂。34;
他们聊到深夜,从草原药方到西方循证医学,从牧区教育到城市医疗困境。徐远舟对边疆的了解之深令汪璒惊讶,他竟能说出阿尔善周边五种特有植物的学名。
34;您考虑过深造吗?34;临走前他突然问,34;协和医学院刚设立民族医学研究方向,需要您这样有实践经验的人才。34;
这个提议在汪璒心里种下了种子。回到宾馆床上,她辗转反侧。窗外北京的灯火如星河般璀璨,与牧区澄澈的星空如此不同。
第二天清晨,两份通知同时送达。一份是协和医学院的进修邀请函,另一份是巴特尔发来的加急电报:34;牧区爆发牛羊口蹄疫,急需指导,速归。34;
汪璒站在宾馆窗前,手中的两份文件仿佛人生的两个岔路。她想起父亲当年从西北牧区被强行送回内地的遗憾,想起哈森老人说的34;草原需要你34;,也想起徐远舟眼中那种对知识的纯粹渴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行李箱里,父亲的笔记本静静躺着。她翻开最后一页,那里有段她读过无数次的话:34;科学没有疆界,但科学家有祖国。我们的知识若不能造福脚下这片土地,再高深的学问也是无根之萍。34;
决定变得清晰。汪璒先给协和医学院写了婉拒信,然后拨通了卫生部的电话:34;关于口蹄疫情,我建议组织专家团队前往牧区,这将是研究民族医药防治牲畜疫病的绝佳机会......34;
令她意外的是,当她把决定告诉徐远舟时,年轻人竟露出如释重负的笑容:34;太巧了!我刚申请了牧区调研项目,下周就出发。看来我们又要见面了!34;
回程的列车上,汪璒摩挲着牧民们送的银质腰带。窗外,广袤的华北平原渐渐变成连绵的山丘。
她取出笔记本,写下新的篇章:
34;亲爱的爸爸,今天我像您当年一样选择了归途。不同的是,这次我不是独自返回——科学的光芒正追随着实践者的脚步,照亮草原的每个角落......34;
阿尔善牧区的黄昏被疫情蒙上了阴影。汪璒跳下吉普车时,刺鼻的消毒水味扑面而来。巴特尔戴着简陋的纱布口罩迎上来,眼角的皱纹比记忆中更深了。
34;情况比电报里说的严重。34;他声音沙哑,34;三个牧业点的牛羊都染上了,防疫组说要把它们全部扑杀掉。34;
临时隔离区设在远离水源的洼地。几十头牛羊无精打采地站着,口鼻处溃烂流涎。穿防护服的工作人员正往车上拖拽死去的牲畜,车轮碾过处留下暗红的痕迹。
34;农业部专家到了吗?34;汪璒戴上乌云塔娜递来的自制口罩。
34;明天到。34;巴特尔指向远处几个蒙古包,34;哈森爷爷在用老法子治,可防疫组说这不符合规定。34;
老哈森的34;病房34;里弥漫着草药苦涩的清香。患病的羊羔被单独隔开,每只都敷着深绿色药膏。乌云塔娜正在给一头小牛灌药,手法娴熟如对待人类病患。
34;查干乌布斯对牲畜也有效。34;老人见汪璒来了,直接递过研钵,34;但那些穿防护服的不让用,说没有科学依据。34;
汪璒蹲下身检查最近的病羊。敷药处的溃疡确实比隔离区的牲畜愈合得好。她刚想说话,帐篷突然被掀开,刺眼的手电光照进来。
喜欢。
第289章 草原上的铁玫瑰:女知青改造北大荒实录 拾[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