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7章 这是在修大堤?这明明是栈道[1/2页]

女博穿成小乞婆,笑话?不,传说 青莪兮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走两步?菁莪蓦地就想起了某小品,差点没刹住笑,顿了顿说:“算了,没事。”
     “没磕破?把裤腿撸上去看看。”弯腰就要动手。
     菁莪往后躲,“没事,你走吧。”
     “真没事?真没事那我走了?”
     “走吧。”
     走出几步回头:“你去哪儿,拉你一程?”主要人都被拐到路边沟沿上去了,刚才还听见嗷的一声惨叫,把人扔这里,赶车走人,好像有点不大好。
     菁莪心说算你良心发现,便说:“去码头。”
     “码头?那我只能捎你到半程,上来吧。”
     菁莪没推辞,半程也是程,能少走一程是一程。
     车上装的全是筐,竹筐、荆条筐、柳条筐、胡枝子条筐……大筐套小筐。
     没地方坐。
     大汉把一摞蛋壳型的,像是婴儿摇篮的大筐歪了歪说:“上去,坐里头。”
     “坐里头?你不是要拐人吧?跟你说我可不值钱。”
     大汉被逗笑,又着急,跺脚说:“我着急赶路呢,我拐你干啥?哦不,不着急赶路我也不拐人。”指指往来的路人又说:“这么多人看着呢!”
     “那行。”菁莪坐进摇篮,小毛驴儿甩起耳朵走,行出一段路后问他拉这些东西是要到集市去卖吗?
     大汉举举缰绳摇头,“不是,修河堤,急用,装土、装石头。”
     修河堤?
     哦,是用筐代替钢筋笼子来加固堤岸吧?菁莪猜想。
     钢材短缺的年代,植物藤条替代钢材,在基建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那你怎么把小孩儿的摇篮也拉来了?”
     “摇篮?哦,你说烘篮?别说烘篮,连馍篮、笆斗都拉来了!”大汉侧头往路边吐了口痰很自豪地说,
     “大堤急用,区里公社里号召大伙把家里多余的筐捐出来。
     俺家是篾匠,几辈子都是干这个的,更得做贡献!这不,俺爹让俺把家里现有能装土装石头的东西全拉来了。
     怎么,你不信?不信你去打听打听,俺姓袁,小袁庄的,你一说编筐袁,周围村子没谁不知道。”
     “没有不信,”菁莪说,“袁大哥好觉悟!”
     袁大哥嘿嘿笑,有点害羞。
     前方人群逐渐增多,遮望眼往前看,只见一条黑色带状游龙缓缓流淌,似荧幕前一盘循环播放的录像带,不见其头,也不见其尾,一遍一遍,无限循环。
     近了,看清是肩拉背扛挑土挑石的人,他们或挑筐、或推车、或赶毛驴…… 人挨着人,筐挨着筐,不知疲倦,浩浩汤汤。
     “大部分是来参加义务劳动的。”袁大哥说。
     “是吗?”菁莪头一次见这种几千上万人同时劳动的场景。
     逆光望去,每一个脊梁都是一般的骨骼峥嵘,在阳光下闪着雕塑般的质感。
     真真的落霞与汗雾齐飞,苍原共人海一色,连空气温度都升高了几许,你说这是何等气魄!
     每一帧每一秒每一个画面都让人热血沸腾。
     再近了,震天的劳动号子和激昂的革命歌曲,鼓荡起人的耳膜,菁莪听到了血液从耳边流过的声响。
     “团结就是力量——”劳动队伍里有人领头唱。
     “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无数道声音跟着和,气势惊天地。
     菁莪直起身,手卷成话筒也跟着唱

第27章 这是在修大堤?这明明是栈道[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