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好几堆纸灰。
     众人都以为老班长带错地方了,老班长抹着泪说错不了,说前面就是码头,当年虞家的厂子和仓房都离这儿不远,这附近有不少人当年在厂子里做过工。
     “纸是他们烧的,清明寒衣我悄悄来过几回,每回来,这里都有纸灰。
     当年我把人收敛了埋在这里,也是他们帮的忙。”他又补一句。
     政治部的同志说,将来还是要把遗骨迁入陵园的,真要留在这儿也要立一面墓碑。
     秦立桓说,入土即为安,人活在我和妹妹心里呢,葬在哪儿都一样,墓碑也不立了,他们生前默默工作不求闻达于世,去后肯定也不喜张扬。
     这是兄妹俩提前商量好的,他们父母死后是烈士,但活着的时候是资本家,谁知道还会不会遇到什么事呢?
     菁莪可是听说过把墓碑刨出来做成桥墩子的事。
     与其那样,还不如一开始就没有。
     这样就挺好,在故土,有故人。
     说话间,有个路过之人看见他们从车上搬了花圈下来,问:是给虞先生烧纸?他们说是。又问:是公家来人了?他们又说是。
     这人转头跑了,不大会领了一群人来,有人扛着铁锨,有人拿着黄表纸,还有人拿了香烛和米饭。
     这些人里有好几个认识老班长的,拍着他的肩膀,扶着他的断臂,嘴唇翕动老半天说不出话。
     老班长给他们介绍:“这是阿朴,这是菁菁,还记得不?”
     以为虞家一家几口都没了,没想到还有一双儿女在。
     几个上岁数的抹着泪笑:记得,记得,吃过你的红蛋,喝过你的满月酒……
     一位须发全白的老者抓住秦立桓的手,认真端详了说:“这身文气,像,真像!”
     “像谁?”
     “像你太爷爷。”老者顿一下,拽袖口抹脸,接着说:“你太爷爷学问大,放过学政,一身文气。你爷爷就差点,但会开工厂。
     你爹不行,就愿学拳脚功夫,打架在行,念书不行,连你娘都比不上,让你爷爷拿棒子撵,一撵他就跑,从你家一口气儿跑到码头,跳上小船划起来就没影儿了,把你爷气得哟,胡子一吹这么长……”
     一行人都笑,笑着笑着又哭了。
     封土,敬花圈,上香,焚纸……
     磕头,鞠躬,敬礼……
     兄妹俩和韩蜀一起给坟墓里的父母磕了三个头,又给过来帮忙的乡民磕了三个头。
     老者带头上来将三人拉起,极力邀请他们上家去坐。
     哪有清明节上完坟到人家去串门的呀,秦立桓和韩蜀拿出来时捎带的烟给大伙儿散了,推辞说回头找时间专门上家拜访。
     老班长想和老兄弟们叙叙旧,从车上拿下来点吃食,又拎了上坟剩下的酒,搀着老者坐到了地头。
     老宅他是不想去。故地重游只会伤心。
     秦家父母、韩晋夫妻,以及小昭等人也都没去,等在了车上。
     只有菁莪、秦立桓、韩蜀和几个孩子去了。
     小孩子去,是出于好奇。菁莪三人去,是想研究一下如果有东西会藏在什么地方。
    喜欢。
  

第221章 回乡扫墓[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