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格。
     署内设署正一人,从五品,特命诰授。
     职级上虽不高,却直通天听,不受工部节制。
     下设三司,分别为耕作司、水利司与肥料司。
     另有督查台一处,协助署正掌控各地示范农场,与农事试验田的运作情况。
     署正之下则有副署正二人。
     多为工部推派文官,但真正起主导作用的,仍是署正本身。
     也就是说,谁当这个署长,谁就有资格统筹全国新农法的推行。
     而这职务,毫无疑问,是赢世民专门为李北玄量身打造的。
     在得知蓝田农事试验田,一个月就能种出产量提高三成的蔬果之后,赢世民都快乐麻了。
     毕竟,这不是单纯的丰收。
     而是系统性地提高土地单位产出的开始。
     从重茬调换、深沟轮耕方案的推行,再到那几块小田里,试验出的连续复种与间作套种模型,李北玄所带来的,不只是高产那么简单。
     而是一种农业体系的彻底革新。
     所以,不论从政绩、从民望、还是从战略角度出发,赢世民都明白,必须把这套东西做大、做实、做成制度,而不是停在纸面上。
     而新农事署,就是这个制度化过程的开端。
     只要李北玄点头,来年三月起,整个新署便可开府建制、定编设额,调兵遣将、拨银下乡。
     五年内,便将蓝田模式推广至整个关中。
     再十年推向河洛、江南。
     再往后,乃至西北、岭南、贵,全武朝的粮产,都将因他一人之手而改天换地。
     可偏偏,李北玄不想去。
     不是托词,也不是推脱,而是真不想。
     而是因为他很清楚,这玩意儿,基本上已经到上限了。
     大粪再怎么折腾,也就那样了。
     哪怕是引入高温发酵、定向菌种、双期轮转这些现代农业技术,用传统方式发酵的人畜粪便,其肥效始终有限。
     真正能让农业再上一个大台阶的,是复合肥。
     是工业化提取的氮磷钾配比精准的颗粒化肥,是能按作物生长周期分层次、分时段释放养分的缓释型肥料。
     那才是真正能在十年内,让武朝粮食产量翻番的技术。
     但很遗憾,现在做不到。
     就算他知道公式,知道配比,没有化工产业基础、没有电解技术、没有合成氨、没有化学试剂提纯手段,一切都只是纸上谈兵。
     别说复合肥了,连最基础的磷酸铵、硝酸钾都做不出来。
     而更何况,新农事署虽然是重点单位,但眼下仍处在初期阶段。
     哪怕职位高、权力大,可一旦接任,头三年里要干的活其实也就两件。
     第一,搞大粪。
     第二,管粪池。
     现在的新农法改革,虽冠以“新”字,但实际上仍绕不开传统粪肥的老路。
     推进人畜粪便的集中收集、发酵处理、科学还田,是整个农事署当前的首要任务。
     就连那耕作司与水利司,也得围着肥料司打转。
     毕竟没肥,哪来的产?
     没粪,哪来的肥?
     但李北玄当了几个月掏粪男孩,实在是掏的有点恶心了。
     “说是臭男人,但可不是粪臭的臭啊……”
     李北玄叹息一声,听得赢丽质十分无语。
    喜欢。
  

第760章 新农事署[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