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r/>     到了年尾、灾年,就算再守规矩的州府,也绝不可能按实申报。
     为了逃赋、躲徭、留口粮,各地实际“潜户”众多。
     换言之,晋阳的真实人口,多则四十万,少说也在三十八万上下。
     而这还只是城中。
     晋阳下辖九乡七镇,另有坊市十八。
     寒冬未至前,已有灾民成群结队,从山沟水洼往城边涌。
     那时候还没下雪,最多就是秋收不济,百姓嘴上嚷几句“歉年”、“官仓不开”,但还不至于失控。
     可眼下,是大雪。
     连着封了十七日的天,厚雪没过膝,粮道全断,州府粮仓迟迟未启,城门大关之后,一粒粮都没往外发。
     有人说,是城里官仓早就被挪作他用,没粮可发。
     也有人说,是官府怕粮一开闸,就压不住局面。
     这些话真假难辨。
     但有一点,赢高治是知道的。
     从三日之前开始,晋阳往潞川的驿路上,就已经收不到任何回信。
     之前还能收到报,哪怕是一张加急箭笺、一段断句失字的回帖,可最近三日音信皆无。
     若只是文书耽误也罢,可潞川县衙的驿卒说,最后一次送信的人,是在离晋阳还有十里时,被当地村民拦住的。
     理由是雪路不通,前方封道。
     可谁能把驿道封了?
     村民吗?
     晋阳往西,是太行之尾,官驿并不绕城而行,而是直接穿过数个镇口,直通北门。
     若不是人为拦截,怎会无一人通过?
     又是谁,有胆量、有能力,在州治脚下封驿断信?
     赢高治不是没怀疑过。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可越想,他就越怕细想。
     李北玄说得没错。
     因为此时的晋阳,极有可能,已经是一个放大版的“三家铺”。
     甚至比那更严重。
     他唯一能确认的,只是以下几点。
     晋阳是灾情中心,半个月前就已启用应急奏折,上报“二十万户待赈”。
     这是他出京前亲自看过的折子。
     晋阳大仓尚未开封,流言却已四散。
     往北传至潞川,往南传至晋宁,一路传得极快极毒。
     晋阳驿道已断,信报不通。
     三日前的文书是目前最后一封,其后再无回音。
     除此之外,皆为未知。
     他不知道晋阳城现在是开还是关,城中有没有民变,州衙有没有人还在。
     也不知道仓里到底有没有粮,是百姓闹腾,还是官府瞒报。
     他只知道,他这两千人马,还肩负着押运赈粮的职责,带着八十余车赈灾物资,正一步步往那个黑洞里送。
     三家铺的百来青壮算什么?
     晋阳若真乱起来,少说也是数千人起动。
     而两千人,在那种局面下,只能算作靶子,不是军队。
     而且现在粮车、药箱、供给都集中在他们这支队伍身上。
     一旦陷入围困,不光人保不住,物资也会统统交代在那。
     如果贸然进入……
     那多半不是去赈灾的,而是去投喂的。
     想到这里,赢高治霎时间冷汗岑岑。
    喜欢。
  

第828章 晋阳断联[2/2页]